曾失傳的泥繪紫砂工藝現身上海藝術博覽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1-19]
(見習記者祝越)在前天閉幕的2014上海藝術博覽會上,一件意境空靈、色澤融洽的“海江獨釣”紫砂壺,因其使用了曾經失傳的泥繪紫砂燒制技藝,引起專家關注。
泥繪是用紫砂泥漿堆繪、然后高溫燒成的一種特殊技藝。泥繪加諸紫砂,好比菩薩有了金裝,這項曾盛行于康、雍、乾三朝盛世的七彩泥繪卻在清末民初失傳。讓紫砂重新上色的是宜興的陶藝家李俊,通過10多年的專門研究使得這門技藝得以傳承。
泥繪的工藝是在壺坯上,要用手感知特定的濕度,再用其他色泥制成細泥漿,堆繪花鳥、山水或圖案紋樣,要做到浮雕透視效果極為不宜。而看似油畫的工藝不只是簡單地畫上去,壺身太干,吸附太快,畫面就會掉;壺身太濕,畫面會陷進去,甚至會有毀壺的危險。顏色也是一個難題,不同原材料,不同鍛造時間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色澤。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