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意大利語: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Firenze Florence National Academy of Finearts of Italy)1785年成為國立美術學院,學院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產物,也對歐洲文藝復興產生過巨大影響,因對世界美術界,世界美術教育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有“世界美術最高學府”和“寫實主義大師匯集的皇家美術學院”之稱,與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俄羅斯列賓國立美術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并稱世界頂級四大美術學院,并作為世界四大美術學院的中心。并與意大利馬蘭歐尼學院并稱造型類和設計學的雙雄。由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收藏的文藝復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大衛》更是聲名遠揚,蜚聲世界。是眾多藝術家、學者、游客、學生心中的圣地。
佛羅倫薩,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最主要的城市孕育了美術學院的誕生,文藝復興以來大師云集,萊昂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橋托,拉斐爾,馬薩喬,納泰羅,布魯涅列斯基,喬爾喬內,提香。
十四世紀伴隨著傳統的藝術家畫室還有教會組織的畫會,如1339年以傳授宗教繪畫為主的圣 路卡畫會及梅迪奇家族庇護下的畫家團體。1563年,畫家和藝術史家瓦薩里在佛羅倫薩大公科希莫一世的支持下,重新組織了佛羅倫薩設計學院,除教授傳統的壁畫,膠畫外,還設有天花板飾,金箔裝飾,青銅裝飾等手工技巧課。這種繪畫與工藝裝飾的結合的教學方式奠定了風格主義的基礎,由於瓦薩里對風格主義的肯定,從1600年-1700年間風格主義影響到羅馬直至卡拉齊的教學體系。
作為公立的美術學院,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建于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之交。1785年,在奧地利國王Pietro Leopardo的倡導下成立。當時的專業有雕塑,繪畫,建筑,版畫和裸體素描。教學是延用古典主義繪畫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寫實主義大師聚集的皇家美術學院” ,教學常常是模仿烏菲奇博物館的名作以鍛煉學生的寫實能力。為了準確的掌握形體寫實的技巧,從基礎素描,繪畫,到最后的分科專功要學習12年。
1860年意大利王國成立以后,托斯卡納政府的教育部門宣布“藝術教育自由” 的法令。藝術家的私人工作室紛紛出現,這一變化并不意味著藝術教育退回傳統 - 在畫師具體指導下的創作,而是一個藝術團體的認同。此時,與畫室藝術不同的美術學院教育成了“保守” 的代名詞。
隨著十九世紀末意大利藝術教育在高中的普及,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成為高等的藝術教育院校,取締了初級班,學制四年。二次世界大戰后,藝術形式的研究開始為學院所重視,抽象主義不再被認為是游戲的行為了?,F學院有四個專業:繪畫,雕塑,裝飾和舞臺美術。另有版畫和裸體素描進修班提供給藝術愛好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