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時期的法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就拿燒造瓷器來說,“官窯”的瓷器老百姓就不能使用,窯場也不能私自出售,否則就是“違逆”、要殺頭??墒欠沼诨蕶嗟摹肮俑G”也并非完全不計盈虧,它們也時常因為資金不足而難以經營。為謀求生計,官窯廠鉆法律的空子,燒造出一種署款“官窯內造”的瓷器,偷偷發往民間銷售。
筆者就藏有一只底款落“官窯內造”礬紅印的彩瓷,它器型規整,畫面清晰,胎白質密,釉面白而平整。關于“官窯內造”說法眾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出現在清末,流行于民國初年。據筆者了解,其出現該款的原因可能如下:官窯廠為了下撥資金不足而向市場出售產品來貼補空缺,撈取外快,“官窯內造”應該是官窯廠為了與上交的官品區分所寫的特殊款。這個時期款中的兩字“官窯”或者一個字“官”缺筆畫,大概是為了害怕上面的檢查或者被別人抓住把柄而故意所為。
一般來說,“官窯內造”的質量還是比較上乘的,或者說比不是這個款的同類產品的要好?!肮俑G內造”瓷的作者巧妙地使用“官窯”這個品牌,以便提高產品的身價、吸引買主??偟膩碚f,老百姓還是從官窯廠的“違逆”中得到了實惠。 (陸明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