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各地鑒寶

    西夏瓷胎質軟多數外施釉不到底 白瓷質最優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27



    西夏瓷器的胎體可分粗細兩類,粗者為雜質較多的砂、缸胎,細的胎土淘練得比較精細,胎質較為細膩,但兩者都給人胎質偏軟的感覺。其胎色多呈淺黃、棕黃或灰白色,為掩蓋較差的胎色,精細制品胎體上常施有白色化妝土。

      西夏瓷器燒造品種主要以白釉、黑(褐)釉為主,也有少量青釉、茶葉末釉瓷器,多數外施釉不到底,有些器物里外釉色不同,底足一般無釉,其中白瓷質量普遍較高。器物裝飾除一色釉器外,常用白地繪黑花、剔刻花、印花、點彩和雕塑等裝飾技法,其中大部分壺、瓶、罐、缽等都采用剔刻花結合開光的裝飾技法。剔刻花屬于典型磁州窯類型的裝飾技法,從制作工藝上可細分為刻釉、剔刻釉、刻化妝土、剔刻化妝土等多種,它們都是利用胎色與釉色或白色化妝土的色差來突出紋飾,裝飾效果較強。而與中原窯場的剔刻花器相比,西夏瓷的剔刻花部分露胎的面積往往較多,紋飾布局比較疏朗,露出的淺黃或棕黃色胎色與北方其他瓷窯的產品多淺白或灰白的胎色區別明顯。

      西夏瓷器的紋飾題材內容豐富,有植物紋、動物紋、嬰戲紋及反映民間生活習俗的狩獵圖等。植物紋中以折枝、纏枝或串枝牡丹紋最多,亦有蓮花紋、梅花紋、菊花紋等。動物紋有飛禽、魚、蜜蜂和鹿紋等,其中塔兒灣窯燒造的白地黑花牡丹飛禽紋瓶堪稱代表。此外,西夏瓷器中還常見一些器物飾有墨書或劃刻的文字、符號等,一般寫在器物足內、肩部或腹下部,文字有漢文、西夏文、藏文等多種,是研究西夏文字的珍貴資料。

      西夏瓷的裝燒方法亦與中原窯場類似,盤、碗等以支釘、支圈正燒或匣缽裝燒,其中金代窯場中流行的砂圈疊燒法,即在盤、碗的里心處刮釉一圈,然后疊放多件器物放在匣缽內裝燒,西夏制瓷中也多有采用。此外,西夏瓷中的罐類器常用頂碗覆燒法,即為了增加裝窯量,有的在罐上再扣上一件器物覆燒,因此罐類器肩部常見一圈澀胎。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