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現10座古墓群:70余件陶器再現東漢莊園經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9]
襄陽10月17日電 (尚華珍 楊澤文)經過半個月的搶救性挖掘,在離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六公里處的襄州國際物流園的建設工地上,發現的東漢末年到明清時期的10座墓葬17日已清理完畢。據襄陽市考古專家介紹,出土的70余件陶器直接反映了東漢時期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
據介紹,此次在該工地上共發掘古墓10座,經考古專家考證,其中4座為東漢時期的、4座為唐宋時期的、2座為清代時期的。其中,3座東漢晚期的墓葬是由東往西一字排開,其他墓葬比較零散,但都集中在半徑不到50米遠的地方。
在發掘中,襄陽市考古工作人員在2座東漢末年到三國早期的墓葬中,發現了陶樓、陶井、陶豬圈、陶雞、陶狗、陶俑、水晶珠、銅鏡等家禽、家畜、生產工具70多件器物。其他墓葬因為破壞、被盜情況嚴重,沒有多少收獲。
“有2個東漢末期的陶俑,其中一個是約20厘米高的手拿農具的陶俑,另一個是一名女性?!毕尻柺锌脊殴ぷ魅藛T說,手拿農具的陶俑是迄今為止襄陽發現的第一個農夫俑,農夫俑的出現與東漢時期莊園經濟的興起有關。
襄陽市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東漢末年到三國早期正是戰亂時期,雖說這些陪葬品規格小,但數量驚人,比較精致,說明墓主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可能是一位莊園主,具體的資料還需要根據文物的修復,做進一步研究。
墓葬群的附近則是古驛站與古驛道遺址,古驛素有襄陽門戶之稱,驛道北通洛陽、西安,南到谷城、襄陽,是進出荊楚地區的咽喉與天然屏障??脊殴ぷ魅藛T介紹,此次發掘證明了襄州區古驛鎮在東漢至明清時期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填補了這個地方的歷史空白。(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