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陶"安陶":走上保護與開放平衡之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7]
重慶10月16日電?。ㄊY青琳)“金竹山,瓦子灘,十里河床陶片片,窯火燒亮半邊天…”昔日聲聲民謠,講述了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安陶”鼎盛時的景象。16日,中新網記者踏訪重慶榮昌,探秘這素有“泥精”之美譽的安陶。
精湛技藝 安陶享負盛名
安陶也稱榮昌陶,興于漢代,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展,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安陶以“薄如紙、聲如罄、亮如鏡”聞名業界,它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陶”。
原國營榮昌縣安富陶器廠老工人肖德生,從小接觸安陶,學習制作陶器?!鞍哺坏奶胀梁?,質地細膩,可塑性強,燒失率低,我們都說這是‘泥精’,粘在手上就舍不得落下來?!毙だ细蛇@一行幾十年,學會了安陶的制作工藝,也見證了安陶的輝煌。
上世紀70年代,制作精美的安陶一度輝煌,曾作為“國禮”被贈送給世界各國政要,并代表中國著名工藝品赴日本、智利、巴西等國展出,產品大量出口歐美十余國家。
時代變遷 安陶悄然沒落
在榮昌縣安富鎮的埡口村,有一處叫下興古窯的陶瓷遺址,這里是該縣保存最完整的燒制點。記者來到古窯前,想一觀曾經名揚天下的安陶到底是怎么生產出來的,但眼前的景象卻讓記者無法與安陶的盛名聯系在一起。殘破不堪的窯場拱門,破損的瓦缸安臥在窯場的爐洞里,在一片廢墟中無從捕捉歲月的足音?
“計劃經濟解體那時,榮昌陶瓷廠也破產轉為私營。之后生產出的安陶產品種類單一,除了做酒瓶子就是做一些花缽、大缸?!苯衲?6歲的黃大爺指著古窯告訴記者,他的爺爺、父親一直以冶陶為生,對安陶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
沒有人會想到,曾經聲名遠播的安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步步走向沒落。據安富街道提供的數據顯示,1990年,安陶生產量達940萬件,之后逐年減少;到了1999年,產量只有95萬件,整整萎縮了10倍。
重新審視 護與開發并重
“四大名陶”、“三大陶都”,這些金字招牌放著不利用,白白浪費實為可惜。為保留傳承厚重的安陶文化,榮昌投資上千萬元人民幣,建起國家3A級景區“安陶博物館”。
漫步在博物館內,自漢代以來收藏的上萬件安陶文物和精品歷歷在目?!白顐鹘y的工序、最地道的配方都掌握在老輩藝人手中,隨著安陶文化沒落,年輕人不再熱衷制陶,部分傳統技藝失傳于民間?!备别^長劉守琪指著一件安陶說,“比如這件亮如明鏡的朱砂釉瓶,釉色配方已失傳,幾乎無人再能配出這種顏色的釉?!?br/>
榮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薛小軍,近年來,通過重新審視,挖掘品牌價值,陶瓷產業逐漸發展。目前與高等院校、職業學?!奥撘觥?,邀請國內外陶藝專家“會診”,招商引資引進“大腕”入駐…開發的同時,榮昌加大對安陶的保護力度,于2010年設立了200萬元的保護開發基金,用于產業創新、傳承人及傳習活動經費補助、資料搶救整理及出版等。
“榮昌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毖π≤娬f,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束之高閣,讓“非遺”回歸生活,才能實現活態傳承。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