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2014年年會”在成都召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6]
由中國世界古代史中世紀史研究會世界古代史專業委員會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承辦的“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2014年年會”暨“紀念盧劍波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9月20日-21日在成都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等4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圍繞“歐洲古典研究”“東方文明研究”“世界古代史教材與教學”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首都師范大學晏紹祥教授介紹了“修昔底德陷阱”中涉及的一些具體史實和問題。他認為,修昔底德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原因的判斷并非當時希臘人唯一的判斷,而且這種判斷并不充分和公正,片面強調斯巴達與雅典的對抗,歪曲了當時希臘世界諸多城邦并立、存在多個勢力中心的基本事實。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也不過是西方學者對修昔底德本身有關戰爭原因比較片面的判斷作了片面的解讀,不能準確解釋雅典和斯巴達之間沖突的發生,更不能被視為國際關系的“鐵律”。
南開大學王以欣教授從歷史記述與神話傳說中追溯了弗里吉亞人及其君主彌達斯的事跡。通過分析彌達斯的人物形象,進而看到古希臘的社會變遷、思想演化和神話的創作思維方式,也可以一窺古希臘人對自身、外邦人和外域文明的認知。
西南大學李海峰教授報告的題目為“從年名看古巴比倫國王的主要職責”。年名是古巴比倫時期的一種紀年方法,也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史料。通過對古巴比倫時期近300個年名的研究,可以看出古巴比倫國王在位的主要職責是修建神廟、主持宗教儀式,率領軍隊進行軍事活動,修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頒發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劉健研究員闡述了赫梯的基拉姆慶典活動。根據該慶典儀式的內容、程序、步驟、儀仗規范、宴會座次、國王和祭司服飾等判斷,基拉姆慶典儀式與其他赫梯國家慶典儀式相同,都是王室宣示其正統性和權威性的表現。慶典活動中,禮儀、儀仗等級森嚴,表現出赫梯國家管理和社會等級的規范性特征。
關于高校世界史教學,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姬慶紅認為,應廣泛借鑒哈佛、劍橋等著名學府的多樣化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教學內容的充實、研討多樣化、加強學術訓練,通過合理使用影視資料以及專題討論、讀書會等形式,使學生在寬松的學術氛圍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創造性思維,為全面學習和研究世界史打下基礎。
為期兩天的會議,使學者們充分表達了各自的學術觀點,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心得,了解到學界前沿動態,在推動我國世界古代史學科的發展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實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