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近百個洞窟獲得“數字化檔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3]
蘭州10月11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1日披露,該院目前已對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近百個洞窟完成數字化處理。擁有了“數字化檔案”的這些洞窟不僅將得到永久保存,而且下一步將會以產品形式與更多的人分享。
為應對敦煌莫高窟不可逆轉的退化,敦煌研究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通過利用數字技術為莫高窟建數字檔案。據了解,數字化進程中莫高窟492個洞窟被分為A、B、C、D四個等級,依照洞窟“輕重緩急”的程度依次進行數字化處理。
10日,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王旭東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工作除了拍攝,還要進行矯正、拼接等繁雜的后期處理,工作進度非常緩慢。盡管目前洞窟內的采集速度已非常成熟了,但拼接和后期處理的速度還是比較慢,加之還有大量數據存儲的問題。
王旭東認為,數字化進程緩慢是因為技術人才缺乏和工作機制需要創新。他說,雖然現在已成立了公司,但步子邁的還不是很大,在小步前行,先把基礎打好,然后再把步子邁大一點。估計未來幾年的數字化速度會比現在快。
王旭東透露,目前正在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合作建設數字敦煌資源庫。2015年要成立一個數字敦煌國際咨詢委員會,通過此引入國際上最先進的圖像技術和管理辦法,并掌握國際上對敦煌信息資源需求,以加快莫高窟的數字化進程。
王旭東表示,盡可能在十年之內將莫高窟A、B、C三個級別的洞窟全部完成數字化處理,“這需要培養大量的人員,盡管外面的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我們現在還顧不上對敦煌石窟之外的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做數字化”。(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