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印雙雙歸故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2]
本報訊 一對流落異鄉達百年之久的中國皇家璽印———康熙60年(1721)皇帝自選用印,近日突然在國內出現,引起文博界人士的關注。這對歷經劫難的珍貴帝王用印,明、后兩天在上海靜安希爾頓飯店展出,不久將于北京公開拍賣。
這對印章的故事,源自一段國寶流失的歷史。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批國寶慘遭搶掠,連皇帝用印也無法幸免。浩劫之后,康熙所用120方鈐印,僅存寥寥數方,大部流失,不明蹤跡。二十世紀初,這對印章曾出現于法國某拍賣會,但成交后一直秘藏于一位外國收藏家之手。直到今年春季,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將其從海外征集得到,才使這庚子劫后余生之物重入國人眼簾。
這對康熙皇帝晚年的御用印,包括朱文“戒之在得”和白文“七旬清健”各一方合成一對,珠聯璧合。印材為壽山芙蓉石,溫潤細膩,平頂浮雕雙夔龍博古鈕,雕工精致。根據印章的篆文者張照在其所奉撰《秘殿珠林》卷一中記載,康熙59年12月25日,康熙皇帝命臣下“采擇經語,可刻小璽”,然諸臣擬就的印文皆不合康熙之意,于是他自己從儒家經語中選擇了“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紀念在位60周年。第二年5月,康熙在避暑山莊命張照擬定字體,并由良工梅玉鳳刻成。
這對印章常鈐用于康熙晚年的御筆書畫之上。兩方印的印文可說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實錄?!敖渲诘谩痹醋钥鬃印墩撜Z》:“君子有三戒:少年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即衰,戒之在得”??滴跽J為,“貪得”是他所應當戒備的,折射出晚年時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與警惕之心。另一方“七旬清健”則顯然反映了康熙晚年對健康的期待。
據悉,2001年9月23日,一套12方當年以同樣原因流落海外的康熙小印在法國巴黎的一場拍賣會中受到買家追捧,最終以690余萬法郎(合人民幣約1000萬元)成交于國外收藏家之手。而這次回歸故里的這對御用印,作為第一次在國內拍賣的流失海外之皇帝用印,能否最終收入國人之手仍是未知數。(記者 李菁) 新民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