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展"座談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0]
2014年10月9日,“未來的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展”座談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10月30日“未來的回歸: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展將在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布羅德美術館開幕,此次座談會對本次展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對當下中國藝術存在的問題及現場提出了討論。展覽策展人王春辰,藝術家姜吉安、劉力寧、繆曉春、渠巖、王川、周欽珊來到座談會現場。
這是一個籌備了兩年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展,以“未來的回歸”主題,展示任何的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可能性,提示出“回歸”是一種目標,是一種文化復興與豐富的可能。因為在現今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無法精準預測未來的中國,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看到了當代中國正在改變,環境與社會巨變無處不在,其文化心理如何呈現、現實場景如何被解讀、創造性思維如何成長等都是本展覽所探討的主題。
今天的藝術就是試圖去討論、去發現、去解碼這種歷史境遇下的中國的秘密和難題。本次展覽將從不同的象征角度展現這種轉變在不同藝術媒介上——從繪畫(油畫、水墨)、攝影(更多概念)到裝置和數字媒體——的回應。這些參展藝術家只是中國藝術力量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每個人都代表了一個新的特征。觀看中國的當代藝術,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也不是一次觀看可以了解的事情,也不是對應著西方的當代藝術線索。它就是它自身的發生與言說的一次藝術故事,既來自于中國激變的歷史走到今天,也面向未來,內聚內燃,產生更多的可能性。
本次展覽分三個單元:“文化與再測繪”(Culture and Re-Mapping)、“現實與可能”(Reality and Possibility)及“未來與想象”(The Future and Imagination)?!拔幕c再測繪”單元揭示出當今中國自身固有的傳統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改變,但似乎在相當的精神層面以及文化基因方面,又體現出中國的那種文化意味、因素、記憶、傷感?!艾F實與可能”單元表達的是,今天的中國之所以是一個事件,并非僅僅是其人口世界最多,也并非僅僅是其歷史的久遠,而在于現實的中國所發生的那種變化,這些恰恰是作為藝術家的群體所發現、所揭示、所表征的現實中國?!拔磥砼c想象”單元則將問題指向未來,現今中國的文化藝術的矛盾性和雜糅性使得未來的想象更加撲朔迷離,其內部的文化咀嚼與消化是否足夠誕生新的未來文化和藝術,都是值得期許的,但并非是預設的。這里面既有歷史的遺憾,也有不可知的未來的恐慌,更主要是當下的實踐行為。
正因為如此,中國的當下藝術是豐富的,它需要深入到其內部,進行現象學與歷史學的研究,其中必然包括社會學與政治學的因素,但僅僅是圖像的表面來進行藝術形式分析卻絕對是不足以完成對中國的當代藝術的認識與研究的。這是必須消除外在的市場誘惑以及政治意識形態的暗示,才可以大踏步展開的工作。此次展覽是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舉辦的中國文化年的一部分,展覽持續四個多月,在美國展覽中實屬少見,會持續地激發人們對中國及其當代藝術的興趣,引發更多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和討論,推動美國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多樣性生態的認識,同時也推進中美兩國的文化交流。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