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陳丹青:沒照片我們還會畫畫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03
    著名畫家陳丹青,對中國現當代的油畫創作提出了嚴峻的質疑,其提出的“繪畫單一思維”、“集體偽經驗、“學術行政化”等問題發人深省。

    “繪畫單一思維”

    陳丹青說,20多年來中國具象作品,幾乎都用照片。沒有照片,我們無法畫畫。用照片意味著什么?我們是在“利用照片”還是“畫照片”?

    歷史地看,中國油畫的百年歷程,可以概括為架上繪畫的“單一思維”——我們的“留歐派”、“留蘇派”直到本土幾代油畫家,不論美學主張如何差異,都是架上繪畫的信仰者。即便像劉海粟、吳大羽等與西方早期現代主義幾乎同步,但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不出架上繪畫范圍,完全不曾觸及西方同期以杜尚、達達為代表的另一路現代主義命題。

    1980年以來,中國文藝斷層開始了大規模彌合的過程,其參照系全部來自西方。在此文藝與國家改革開放的同步過程中,惟油畫家群處于相對的守勢,并持續強化單一繪畫思維。遠因,可能是中國自古即繪畫大國,“繪畫思維”一以貫穿,“繪畫觀”源遠流長;近因,則中國油畫自建國以來長期處于優越地位。中國油畫大展,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以畫種定義展覽主題的“展覽文化”?!坝彤媽W會”的成立,在空前確立并凸顯油畫地位的同時,也空前凸顯了畫種工具意識。

    畫家只看“印刷品”

    陳丹青說,這種孤立的后果,說來十分矛盾而諷刺:中國油畫反而日益偏離“純繪畫”,普遍成為手工制作的“圖像”。

    原因非常簡單,也非常嚴重,嚴重得好像沒有問題一樣:五十多年來,全國所有美術館沒有起碼的西方油畫收藏,連中國本土油畫史的殘缺文本,也在國家美術館剛剛設立長期陳列。除了留歐留蘇兩代前輩,許多油畫家對國外或本土“油畫”的視覺經驗與感性認知,幾乎全是油畫的“代用品”,即“機器復制圖像”(畫冊圖片)。

    面目全非的復制圖像,長期塑造了中國油畫家在欣賞方面的“集體偽經驗”。近二十年大量涌入的西方現代藝術也無非是“機器復制圖像”,基于此一“偽經驗”,創作中普遍的“圖式化”、“廣告化”、“卡通化”、“裝飾性”、“工藝性”等等“偽現代”效果,乃為邏輯的結果。

    有人說,二十年間的不少外來展覽已經改變這種狀況,但事實是,這些外來展覽極其有限,混雜無序,恐怕進一步造成認識的誤區,而數量可觀、脈絡清晰的經典展覽,至今不曾來過。

    也有人說:二十年來,大批油畫家游歷歐美,遍看原作,難道還不知道油畫是什么?

    能混到出國的職業畫家絕大多數已在30至50歲之間,視覺“軟件結構”早已成型,補看真跡不過“還愿”而已。直到今天,許多高中大學的繪畫學子在發蒙階段看的是什么?老是講“素描基礎”,可是誰在乎“視覺基礎”?

    畫冊和照相機成主宰

    陳丹青認為,今日中國油畫家人手一架照相機,加上一大堆畫冊與雜志。

    照相機加畫冊,是我們視覺經驗的全部來源。換句話說,機器復制圖像事實上支配著中國的架上油畫,而油畫家仍以可疑的方式思考“繪畫”,還不知道這一思考的支撐點,其實并不是繪畫。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