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件“清前文物”在沈陽故宮展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9-11]
沈陽9月10日電 (記者 司曉帥)由遼寧省多家博物館籌辦的“清前文物展”10日在沈陽故宮開展,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大金天命云板等120件清朝入關前期的文物珍品亮相于此。
從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創業,至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是清王朝在中國東北地區奠基發展的階段,被學界稱為“清前史”。而此次展覽正是從滿族崛起、清初武備、宮廷生活和宗教祭祀等四方面,介紹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宮廷生活習俗以及宗教信仰。
在展出的百余件文物中,包括努爾哈赤、皇太極的貼身之物,以及見證努爾哈赤遷都歷程的赫圖阿拉出土瓷片與花紋磚、遼陽東京城綠釉六角地磚、沈陽故宮宮殿銘文磚以及展現清朝入關前宗教祭祀文化的薩滿祭祀用具、藏傳佛教文物等。
記者在展廳內發現,由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太宗皇太極御用常服袍”頗為顯眼。據介紹,此袍樣式為捻襟,圓領,箭袖(即馬蹄袖),主體由黃色織錦緞制成。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白文煜稱,此袍是典型的滿族早期貴族男袍,對研究清前期宮廷服飾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而與眾多刀劍、衣物相比,一組名為“天命錢范”的8件陶制錢范別具一格。據稱,它們是后金政權用來鑄造貨幣的模具,均為努爾哈赤曾經建都的遼陽城考古出土的文物,分為滿文錢范和漢文錢范兩種,其在努爾哈赤時期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除沈陽故宮所藏清太祖、太宗時期的珍貴文物外,由遼寧省博物館、撫順博物館、鞍山市博物館、遼陽博物館以及新賓永陵等館藏的清前文物珍品也都赴沈展出。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