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轟炸重慶又發現鐵證炸彈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05]
《重慶商報》消息:一枚沉睡了60多年的神秘炸彈近日重見天日,有關人士根據其奇特的造型初步估計是枚細菌彈,市博物館正邀請有關專家進行鑒別。若最后鑒別確系細菌彈,日軍轟炸重慶曾使用細菌彈的傳言將得到證實,此舉將引起世界震動。
記者昨日在市博物館一防空洞里看見了這枚神秘炸彈。它長約40厘米,彈體布滿規則的菱形立體圖案,如一個成熟的玉米,盡管歷經60多年的風雨,彈體依然锃亮,毫無銹蝕的
痕跡。市博物館近現代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枚炸彈制作相當精良,里面的火藥仍未泄露,仍有爆炸的危險,工作人員不得不把它放在陰涼的防空洞里保存。
據介紹,這枚炸彈是近日一名叫趙大兵的文物愛好者在嘉陵江邊發現的,當時炸彈半埋在泥沙中,曾當過炮兵的趙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枚不尋常的炸彈,因為一般的炸彈表面光滑,但這枚炸彈表面凹凸不平,估計是靠彈體里的毒氣和細菌傷人。
趙大兵的發現引起了博物館的重視。研究人員證實,這枚炸彈是1939年重慶歷史上最慘烈的五三、五四大轟炸中遺留下來的。專門研究近現代史的李金永研究員稱,過去曾發現了100多枚炸彈,但這枚與眾不同。他說,日軍曾對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多的轟炸,一直有傳言說日軍使用了細菌彈,但因轟炸時間長,證據來不及收集,日軍也矢口否認。如果這枚神秘炸彈能確認是細菌彈,將成為日軍使用細菌殘害我市百姓的鐵證。
他還向記者介紹,細菌彈比一般炸彈更殘忍,它通過傳播細菌、瘟疫讓百姓慢慢生病備受折磨而死,這在當時的日內瓦國際公約上是明令禁止的。但20世紀40年代日本仍悄悄在湖南常德進行過細菌彈轟炸,因為當時證據收集很充分,日本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去年在我市梁平曾發現類似炸彈,但梁平方從安全角度考慮將其引爆,未留下相關證據。記者陳曉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