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農業考古與古代文明研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3]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學者都在關注古代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學術研究課題。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分界,長期以來把磨制石器和陶器出現作為界標。著名英國考古學家戈登·柴爾德根據中近東考古學所取得的科學成果,提出農業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分水嶺的重要論斷。從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到古代文明形成,學術界關于其時代、途徑、動力的說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農業的進步是新石器時代發展、古代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則是毫無爭議的。作為“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其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更是與農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關于古代文明形成,其研究方法有因素說、過程說、社會分層與權力中心說等多種。因素說是將古代文明形成,分解為諸因素的研究方法;過程說是通過探討古代文明形成的過程以闡明其由量變到質變的研究方法;社會分層與權力中心說是從政治層面分析文明形成、國家出現的研究方法。無論是因素說、過程說,還是社會分層與權力中心說,都認為文明的形成與農業的出現與發展密不可分。古代文明形成研究的基礎是關于古代農業的研究。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已有的世界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研究成果說明,世界各地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時代早晚與其農業起源的早晚有著密切聯系?,F在學術界一般認為世界主要古代文明有西亞兩河流域、東亞古代中國和中美洲三大古代文明。上述三地的古代農業起源時代不同,兩河流域農業起源于距今1萬年前,古代中國的農業起源于距今1萬年左右,中美洲的農業起源于距今7200—5400年左右。三地的古代文明形成時期也不同,兩河流域為距今5500年,中國為距今5000—4000年,中美洲為距今2300—1900年。由此可見,農業起源越早,古代文明形成也越早;反之,農業起源的滯后,古代文明的形成進程也就緩慢。
而在古代文明形成過程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古代農業中,農業生產的出現及其發展又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農業器具在農業史研究中理所當然屬于最為重要的內容。19世紀,丹麥考古學者提出的三器說,對農業考古有著重要意義??脊艑W中著名的石器時代(主要指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主要是與農業及其相關的農業經濟社會所遺留的不同質地器具而界定的不同考古學時代。在古代中國,從以石器為主要農業生產工具的時代,進入以金屬器為工具、器具直接或間接在農業生產上發揮了作用的時代,可能是古代文明形成的界標之一。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鐵農具全面代替石質農具和銅質農具,國家政體從王國走向帝國。古代農業及其相關物質遺存,是考古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內容,當人類研究自己童年時代歷史的時候,那時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人們只能通過考古學尋找自己遺忘的過去。而考古學所探討的對象,多與農業遺存相關。當考古發現了房屋居址、聚落遺址的時候,人們由定居而推斷出農業經濟的社會主導地位。遺址或墓葬出土的不同陶器往往再現了人們的不同食物結構,不同的食物結構又反映出不同的生產內容。同一地區不同的農業器具,折射出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內容。不同地區的農業器具又
反映出各自的農業特點。因此,關于農業器具的考古學研究,是考古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探討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吨腥A農器圖譜》的出版,無疑將促進中國農業史的研究、古代文明的研究,這是學術界的一件幸事。
光明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