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淺談六朝青瓷的收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6
      六朝青瓷器是我國高古瓷器中的瑰寶,在當時并非一般平民階層的生活用品。由於其胎質堅致、造型雅秀,釉色純麗,有極為豐富的文化與藝術內蘊,所以每件上品位的六朝青瓷器,十多年前在國際市場的拍賣估價均在三十萬元港幣以上,高的更達百萬之巨。高品位的六朝青瓷器一向被海內外古瓷器收藏家所珍視和追覓,而六朝青瓷的現代仿品在當今的古玩店、地攤上隨處可見,真品中的明器及低檔粗品則偶有發現,尋購到六朝青瓷的標準典型器幾乎如同大海撈針。那麼我們如何練就一雙慧眼,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得到心儀已久的「寶貝」呢?

      夯實專業基礎,先多看少買

      在歷史上,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合稱六朝,在考古學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晉青瓷。六朝青瓷產於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浙江省和江蘇省南部地區的產品為優秀代表,在我國陶瓷史上,六朝青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這些充滿美學意境的六朝青瓷器已誕生一千七百年上下,但千百年來有關其燒制業研究的典籍史料只是鳳毛麟角,而對於越窯青瓷的研究只始於二十世紀上半葉,所以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學者撰寫的有關陶瓷史、瓷器鑒定欣賞一類專著中均有章節對六朝青瓷作論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與越窯》、由李剛先生主編的《青瓷風韻》以及趙自強先生的青瓷專著等對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論證,并配有彩色圖片。六朝青瓷收藏愛好者在收藏過程中對這些學術著作應多看多記,把握要領,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質分為灰白和黃白,釉色分為灰青豆青和嫩草綠黃色;常見器形除有碗、盞、碟、壺、杯、罐、爐、盂、盒、洗、硯、熏、油燈、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還有男女俑、鎮墓獸、鬼灶、谷倉、雞籠、狗圈、豬圈等明器;選擇雞、狗、羊、熊、獅、虎、鳥、蟾蜍、貓頭鷹等等多種動物形象作為器皿的整體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顯著特徵,且器形由東晉始,多由小變大,由肥矮變瘦高,耳系由半圓形變橋形;紋飾有弦紋、水波紋、斜方格回紋、「井」字紋、聯珠紋、晚期出現蓮瓣紋、西晉后期始采用點染醬褐色斑的飾法;六朝青瓷窯口中有以生產黑瓷為主體的德清窯,該窯初時產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黃、發澀、偏淡、釉斑多,東晉后黑釉潤厚柔亮,玻璃質感美,頗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識后,應結合自己在收藏實踐中的體會和感悟,經常就近到博物館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豐富的博物館去多看實物,領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紋飾等特點,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識鑒賞能力。與此同時經常到市場里、地攤上、古玩店中淘淘、覓覓,面對真偽難辨的青瓷器,都應上手細觀,做到「心靜、眼冷、手緊」,不可聽信賣者美妙動聽的「故事」,不可心貪,不可見啥買啥。對經選擇所買的真品或難免買回的贗品,應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反覆揣摩和比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識鑒賞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確定了收藏目標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謂吃了「良性海洛因」,見了東西不買就不過癮,朝夕神往夢牽,「情況不明決心大」,成了「購物狂」,要力避走此極端。不過反過來說,如花了大價錢買了許多贗品,也不必過分窩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發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樓。筆者也曾有過花費巨金錯買了許多贗品只好全部送人的歷史,曾有過「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風物長宜放眼量,「千金散盡還復來」,正面經驗常從反面教訓中得來,不觀千劍怎可識器,不交學費怎得真知?但我們無論如何應該盡量少交學費才是。


    攻克辨偽難點是關鍵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現已無所不用其極,往往讓人望而生畏,防不勝防。但就六朝青瓷來講,本人在實踐中體會到辨偽的重點在於:仿品與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難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輩子操持瓷藝,有的世代承傳,他們技藝嫻熟自如,神來之手隨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紋飾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動;尤其動物造型的器皿,個個栩栩如生,靈性飛動,呼之欲出。而新仿贗品,雖造型、大小尺寸頗相似,但形體生硬,整體與局部比例欠和諧,缺圓渾自然之韻,動物造型呆板,無神無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偽。其次,真品與仿品的胎質及表面呈色有顯著區別,真品或灰白、或黃白,有顯的老舊痕跡,「時代感」強烈;東晉時器底的窯具墊燒痕跡呈色淺淡,陳舊依??;仿品胎骨較新,有的作舊痕跡明顯,器底的墊燒痕跡既新又深,甚至附著粘連狀的閃亮結晶體。再者,真品的釉色發柔光,有的釉面剝落處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發刺目的「賊光」,有的用化學藥水浸蝕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條線「淌」在釉面上,與真品自然斑駁的蝕褪跡象形成鮮明對比。收藏者綜合以上諸因素,認真去比、去悟,在實踐中總結出理性的經驗,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專家為師,交藏界摯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階段后,要進一步升提自己的鑒賞水平,除自己繼續多看書,訂閱專業報紙雜志,增加實踐知識外,有機會的話,應抽一段時間去參加專業培訓班、聽高水平的專家講課;參加收藏組織,交結人品端、藏品藏識豐富的摯友。德高望重的專家們大多畢生從事現場考古和文物研究鑒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眾望所歸。聽他們講專業課,又現場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問題,可謂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國家一級文物專家鑒定組成員、復旦大學和西北大學客座教授張浦生先生應邀在無錫給文博人員講課二星期,當時我任香港大公報駐蘇南記者,每天工作極忙,念及不可輕失此良機,硬是安排時間去聆聽張先生講課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難點問題經張老師當面點撥指教,茅塞頓開,至今記憶猶新。另外,努力創造條件,加入各級收藏協會、研究會等組織,多參加其開展的活動,獲益同樣良好。因為這些會員們無論來自廟堂之高,還是來自江湖之遠,無論是學者名流,還是藍領村夫,在藏品藏識面前人人平等。經常參加活動,常能聽到真知灼見,得到寶貴的藏品信息,給自己的幫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幾年前我在參加江蘇省民間收藏研究會會議期間,一位藏友告訴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價轉讓一把東晉德清窯黑亮釉龍柄雞首壺,我迅速作聯絡面洽?!甘詹丶谊P鍵時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擲千金」,雞首壺在眾買家競爭中終於欣然來到我手里,后經張浦生先生目鑒,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專家同事「會診」,被定為孤品,據張先生稱,孤在「龍柄」也。

      許多人說,收藏也是千秋大業,實不為過。古往今來,一個人收藏目的實現或基本實現,既體現了金錢的競爭,某種程度上更體現了知識和人品的較勁,與此同時要以平和的心態恭候機遇的光顧。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諺語云:「機遇只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嘈娜?,天不負,只要「準備」得充分,機遇大門大多會向你微笑敞開,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會春華秋實。商湘濤
               大公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