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3]
某種釉色的出現往往具有偶然性?!霸及状伞钡某霈F其實并不復雜,只要滿足兩大條件即可:一是白色的胎土,二是含鐵分較少的薄釉。由于鐵分子少,釉的青度就低,在白色的胎土映襯下,感覺就像白瓷。其實嚴格說,“原始白瓷”也是青瓷,正如原始青瓷是一種介于帶釉硬陶與成熟瓷之間的中間體一樣,“原始白瓷”是介于青瓷和成熟白瓷之間的一類過渡性產品。且不說隋代之前的“白瓷”,就是被我們看成已經相當成熟的隋白瓷,它們的釉都帶點青味,積釉處尤其明顯,個別瓷器甚至使人犯難,究竟是說它白瓷好呢還是定為青瓷好,恐怕最準確地應當稱為“青白瓷”。事實上,類似的釉色,如出現于宋代的南方,我們會毫不猶豫地直呼為“青白瓷”。我們經??匆娨恍┯陨S、偏灰甚至除積釉處外看不到任何青味的宋元瓷器被大家叫做青白瓷。也確實,這些釉色不純、變調的瓷器,它們與另一些典型的青白瓷屬于同一配方、同一工藝甚至同一窯爐,只是因為種種原因燒得不夠純正。反過來由此也可以知道,所謂的青白瓷,它們的工藝并不神秘,僅僅是一種特定燒成環境下的白瓷、“黃白瓷”、“灰白瓷”的一個變種而已,僅僅是因為這種釉色更合審美習慣,所以才成為“正色”,而其它“黃白瓷”、“灰白瓷”就成了次品。
所以,很有可能甚至可以較有把握地說,南方青白瓷的出現是模仿北方白瓷的結果:原本想燒純正的白釉瓷,卻在不經意間燒出了青白色,后來發現這種青白色具有一種比正白瓷更耐人尋味的外觀效果,于是開始刻意追求這種釉色,于是便出現了一個新的瓷種。北宋早期南方窯口的有些瓷器雖然被我們定名為青白瓷,但是很難說它們是真正意義上的青白瓷,這正是白瓷向青白瓷過渡的實證。
早幾年還常常鬧這樣的誤會:一些瓷販常常將一些南方古窯的北宋白瓷向人介紹說是定窯。那些白瓷大多白中泛黃,實際也屬于青白瓷系統?,F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到,瓷販們甚至能向你細細道來:這是湖田窯,這是湘湖窯,這是福建某某窯。
最后想要說的是,目前市場上有一些高仿青白瓷,亂真度相當高,甚至已混入某些鑒定類書籍,被當成真品教材;同時又有一些真正的宋元青白瓷或者因出土較多,或者因難辨真偽而乏人問津。 中國文物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