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越窯青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1
      火,讓人類告別了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火,給人類開啟了嶄新的天幕。熊熊燃燒的烈火,激發起人類灼灼的靈念,于是,當精氣、血脈融和一起的剎那間,華夏大地上伴隨著文明之光的陶器便應運而生。
      如同物種的進化一樣,陶器也在漫長的時輪中嬗變。當人們發現陶器固有的缺憾以后,瓷器文化的胚芽便在制陶業的土壤中徐徐萌動。隨著釉的發明,伴以燒成溫度、焙燒氣氛、胎釉收縮技術的嫻熟,瓷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橫亙在浙江東北部,其時,越國穩固,杭州灣南岸便成了原始瓷的中心產地。至東漢中晚期,從原始瓷蹣跚走來的成熟瓷器終于在浙江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區成功出現。隨著制瓷技術的播撒張揚,一個頗具規模的瓷窯體系迅速在寧紹地區形成。其偉岸雄風一直接續到北宋,它就是人們普遍所稱的越窯。
      “人從月邊去,舟從空中行。此中人延佇,入剡尋王許,笑讀曹娥碑,沈吟黃絹語?!鄙嫌菥硟?,一條以東漢孝女曹娥命名的江流,不僅記錄了文人墨客尋山問水的雅興事,更見證了越窯青瓷的興衰史。時移世易,俟及三國西晉,青瓷的生產中心仍在曹娥江中游地區,考古人員在那里發現的窯址達140余處,比東漢增加了近3倍。三國鼎立后,“有吳之務農重谷,始于此焉”。農業的發展為制瓷業提供了保證,而人口的增長和厚葬風的盛行又使瓷器的需求量相應增加。此外,曹娥江中游一帶瓷土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令瓷器生產急劇發展,以至迎來了晚唐五代的全盛期。其時,在青瓷的發源地上虞,涌現了一大批如袁宜、范休可、項霸等制瓷名匠,他們的作品在六朝建都的南京以及附近縣市大量出土。南京光華門外趙士崗“赤烏十四年”(251年)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器身刻有“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字;江蘇金壇縣出土的一只青瓷扁壺,器身兩側分別刻有“紫是會稽上虞范休可作 者也”、“紫是魚浦(在上虞白馬湖)土地”等銘文。
      青瓷令人迷戀如癡,源于釉。青瓷之釉,從初期不穩定的青、青綠、青黃到呈現青中微泛綠的雅色調,從釉質雜呈到細膩純正,從釉的發色滯澀到均勻潤澤,之中鑲嵌著窯匠們對大自然獨到的感悟。是啊,這融和著山水之色、大自然靈魂之色的青綠,一旦沾染附著于瓷器,自是提升了青瓷的品位。當青瓷精品蕓蕓,幾成貢品時,它便贏得了“秘色瓷”的口碑。周輝《清波雜志》云:“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彪y怪唐代詩人陸龜蒙寫下《秘色越器》詩,贊曰:“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标懹稹恫杞洝穭t評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蛞孕现萏幵街萆?,殊不為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边@些對越窯青瓷的溢美之辭,不也是對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美的使者———窯匠們生動的褒獎么?
      如果說,青釉之華已經夠讓人折心動容的話,那么其造型之巧和裝飾之麗,則更令人以為觀止矣。歲月的河床,可以將往古的事物沖蕩得精光無遺,然而卻永遠洗刷不了雕刻在青瓷器上的深深印痕。那千姿百態的造型,那變化多端的裝飾,似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而富于傳奇色彩的故事。走進上虞博物館青瓷陳列室,你可以看到,一件西晉青瓷佛寺罐上裝飾著一組舞蹈胡俑,他們的頭部用一個模子印成,而身體其余部分則捏塑成各種姿態的,或抖擻擊鼓,或翩然起舞,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當青瓷出落得楚楚動人的時候,它終于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從海路大量出口,行銷世界各國。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譽為“陶瓷之路”。1976年和1977年,在朝鮮新安海域打撈出的一艘中國元代沉船,內有陶瓷器計6463件,青瓷占一半以上。遠在埃及的開羅郊外福斯塔遺址,發掘出從唐代到清代的中國陶瓷片,達22000多片,最多的是越窯青瓷。著名的土耳其托普卡珀宮博物館,收藏有8000多件中國陶瓷,最顯眼的就是越窯青瓷。
      入宋以后,越窯制瓷業始式微衰落。其何以奄奄一息,一時成為眾多學者研究晚期越窯的一個難點。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時任上虞市文物管理所所長的李剛先生,不僅餐風沐雨、跋山涉水對寧紹地區五代北宋窯址及其地理環境反復進行了調查,還焚膏繼晷地查閱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最終考證得出:寧紹地區極度繁榮的農業所導致的燃料短缺和工匠雇值上升,敲響了當地制瓷業的喪鐘,繼而又使制瓷業默默地消失于杭州灣南岸。
      越窯青瓷帶著昔日有過的輝煌和曾經的夢想,像那沉悶不變的湖面上的響雷,滾滾而來,遠遠地隕落在了蒼茫的歲月之中。這不免讓
      人將那份不羈情懷無可奈何地溶化在如水一般的月色里。然而,正如李剛先生所言,每一種優秀文化,總是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時空中連綿和延展,龍泉窯的崛起,交替成為北方青瓷生產中心的陜西耀州窯和河南汝窯的脫穎而出……便是明證。從這個意義上說,釉色清洌而典雅的青瓷,因了其在瓷器家族中“母親瓷”般的地位,而終令我們自豪和欣慰。周易 浙江日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