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桂林古靈渠發掘出古代大秤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18
      廣西桂林興安縣千年古靈渠畔近日發掘出一個重達105公斤的古代大秤砣,古老的靈渠再次給世人留下了一個謎。
      此次挖掘的地點位于靈渠畔三里陡村,這個石秤砣底部圍徑143厘米、直徑44厘米、高40厘米。石砣上寫有重達153.8斤的字樣??脊殴ぷ髡哂萌缃竦姆Q稱,卻是105公斤,石砣上有楷書(繁體)刻的“兩廣鹽運使司較”等字樣,考古專家根據石砣的字樣及風化程度,初步認定它是一枚經過官方校正的“官砣”,年代估計在咸豐年以前,據今至少已有200多年歷史。

      據廣西文物工作隊考古專家彭長林介紹,我國在秦朝統一度量衡之后,就已開始使用鐵秤砣,數年前考古工作者也在靈渠的出水口“秦城遺址”處曾發現20公斤左右的鐵“官砣”,當時曾引起眾多考古專家關注,而此次挖掘出如此巨大的石“官砣”,在國內更是聞所未聞。

      興安縣博物館副館長黎寶玉透露,20世紀40年代以前,三里陡一直是湘桂官道上的一個重要鹽埠,南往北運的食鹽要在這里換船、驗秤,這個“官砣”用來稱“官鹽”,進一步證明明清時期三里陡是鹽業轉運站,有倉庫、埠頭,紅火的鹽業交易使靈渠的水運相當繁忙。3.5公斤的標準秤砣可稱100公斤的物品,而這個石砣則可稱起3至5噸的貨物。

      靈渠距桂林僅66公里,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鄭國渠齊名,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靈渠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筑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成為秦代以來中原與嶺南的交通樞紐,為秦始皇統一中國起了重要作用。由于靈渠兩岸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現已成為桂林風景區的旅游勝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