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收藏拍賣中的書畫價格落差的潛規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7-02
    除了名頭極響亮的幾位書法界大師名家之外,在收藏圈里,“好字不如爛畫”是個約定俗成的行規。比如在同等身份地位名氣的作者之間,畫家的作品成交價肯定大大高于書法家的作品價。書法家們似乎對此也沒什么脾氣,只是偶有抱怨而已。我當時年少氣盛血氣方剛,覺得這種行規欺人太甚,必須改變之。于是大聲呼吁:書法的藝術價值應該比畫高至少是不低。過去書法家都是有功名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而畫家大都是畫工,身份地位文化修養根本無法比擬。因此書法作品的價值應該更高。但貌似沒什么用。書法的作品價格仍然上不去。

      不但今天是“好字不如爛畫”,看看從明代清代到民國那些大師們,好像也都是如此。比如文征明沈周算是書、畫兩道都堪稱專業,但同一作者,書作拍賣價格只有畫作的20%或三分之一。又比如同一個時代,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阮元的對聯題匾條幅的書法,肯定不如四王吳惲的山水花鳥畫,即使林則徐們都是總督巡撫身份絕高也無濟于事。如談到價格,落差至少十倍以上。至于趙之謙、吳昌碩、蒲華直到今天走紅的黃賓虹,出自同一人之手的書畫作品,其間的價格差至少也是8-10倍。這是拍賣會上屢見不鮮的事實。它不斷印證著困擾我們心境而且我們極不情愿接受的這一結果。

      拍賣市場和收藏家如此,那么作為書畫家本人怎么看呢?他們是不服氣試圖抗爭世俗?還是順波逐流安于現狀呢?最近看到幾份民國時期30-40年代上海書畫家的潤筆單。一對照才發現,“好字不如爛畫”的潛規則依然故我。請看如下一組對比:

      [書法]:

      沈尹黙平均每二平尺25元。王福庵平均每二平尺15元。鄧散木平均每平尺8元。沈尹黙因為是文化名人,自然要高一些。當然,有其他因素的例子還有,比如探花商衍鎏,翰林商衍瀛,每四平尺50-80元,這是因為前清功名的附加值所致。當時還有狀元劉春霖一紙難求,紅遍滬瀆,也不是因為書法有多好,而是他的狀元身份。

      [國畫]:

      吳湖帆畫平均每平尺150元。謝稚柳平均每平尺120元。即使是相對不擅大名的陳小翠,平均每平尺也要56元。這即是說:當時缺乏社會文化史上影響力、只以畫聞名的吳湖帆、謝稚柳,其畫價至少是赫赫有名幾十年的文化界風云名流沈尹黙書價的10倍左右。更進而論之,至少與沈尹默在社會影響力和身份層次上差出5-6個檔次的、即使今天看來也只是民國三流海派畫家的陳小翠,其畫價也要高出一倍!吳湖帆為海上一流丹青名家,為自己訂潤,書法條幅對聯屏條是3平尺35元,平均每平尺10元多一點,而畫則是每平尺150元,相差15倍。嗚呼!

      這還不是“好字不如爛畫”的舊觀念的鮮明注腳?

      究其原因,我以為有四點。

      (一)是當時的書法家很少有藝術創作概念,作品單調、書體單一,與早已走向并適應巿場的畫家相比,迂闊僵化保守冥頑不靈還自以為是之處甚多。又加上繪畫有形象有色彩有構圖有故事情節,豐富多彩,觀賞性強。書法則基本沒有或即使有也很個別很軟弱,缺少足夠的市場急需的藝術魅力。

      (二)書法是揮毫寫字,長期以來,筆會上過于輕薄的“一揮而就”所反映出的隨意與快捷、輕率,使書法作為藝術品的成色極差,在其中看不到嚴肅認真刻骨銘心嘔心瀝血的艱難創作過程所帶來的含金量,只有游戲筆墨的欺世。當收藏家出價時,怎會給書法好臉色看?

      (三)書法家多是文人士大夫讀書人,君子恥于言利。整個圈內對藝術品市場完全不熟悉。寫字既是信手拈來,分分鐘的事,隨手送人者司空見慣,于是市場和收藏界根本無法掌控調節。寫字泛濫隨意贈送,收藏家既然可以不勞而獲、不出價競價也唾手可得,當然也不會出重金購買了。

      (四)書法作品更多地需要書家身份地位名望的支撐,與畫家多數須依靠作品優劣高下本身說話的行規大不相同。于是,書法多講人的名頭,畫則多究作品藝術質量,這使得書法定價只能依靠藝術以外的人的因素,而畫則可以實實在在地先取質量再參酌名頭。相比之下,書法的確還是個不成熟的“準藝術”定位者。據此,市場對它的不重視,則是順理成章的了。

      故而幾十年間,我自己約束自己,從不外出參加筆會更拒絕現場揮毫。記得十年前我接手西泠印社時,第一個措施就是盡量不積極去組織現場揮毫的所謂筆會,以提升書法的尊嚴。不能讓外界覺得書法創作太容易太輕松而被輕視甚至鄙視蔑視。第二則是在近幾十年的書法探索創新生涯中,不斷為書法増加新的構成要素,比如‘形式至上’,是強化書法在展覽廳里的視覺效果以増加藝術表現的含金量。又比如‘閱讀書法’,是強化書法原來就有的、今天正在被遺忘被逐漸喪失的文史內容,以増加文化含金量。倘若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效努力并取得業內共識,相信收藏界“好字不如爛畫”的陳腐觀念,一定會被打破。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