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面臨的法律尷尬如何解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6-27]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冀寶齋事件塵埃未落,今年民營博物館又如雨后春筍般悄悄發芽、快速成長。這些民間博物館是否還會面臨“毀三觀”的評論?民間收藏是否有法可依?
錢衛清,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2013年底的中國收藏年會上,錢衛清被評為“中國十大收藏家”,他收藏的唐代銅鎏金靈蛇化身觀音被評為“中國銅器十大國寶”。錢衛清自謙接觸收藏時間不長,其間感觸良多,體會到收藏家不易,也看到種種民間收藏不被社會認可的情況,“這是制度上出了問題,法律上出了問題”,錢衛清說。
錢衛清
現任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級合伙人、中國人民大學跨國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大成書畫院院長。2013年底的中國收藏年會上,錢衛清被評為“中國十大收藏家”。
原罪
“現行文物保護法對民間文物采取的是‘有罪推定’的思維觀念,就很可怕?!卞X衛清認為,從法律制度上,《物權法》、《合同法》、《民法通則》這些民事法律體系和刑事法律體系都能保護收藏家對自己的收藏品、藝術品、古代文物,進行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但問題是,現行文物法規定得比較模糊,藏家手中的藏品,首先被懷疑是否來源合法,是不是盜墓的,或是境外走私的。民間收藏從一開始就背負了所謂的“原罪”。
“此外,在執法上也有誤區,法律上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藏品來源非法,那應該推定這是合法持有,這在法律制度上叫善意取得。文物法上就沒有這個規定,是法律規定上的缺失”。
錢衛清認為,由于文物法、相關行政法規和行政執法存在漏洞,使大量收藏家手上的東西不敢進入市場?!按蟊姷乃较陆灰?,看不見,也控制不了。使得大量東西流到國外去了,變成一般的藝術品,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br/>
所以,不解決民間收藏的法律地位,文物保護的阻礙就無法清除,文物市場也難以規范。
鑒定
2014年,錢衛清代理了民間收藏家王志成訴泛海公益基金會一案,這是文博界爆出標的最大的訴訟案件。雙方因鑒定引發糾紛,對簿公堂。
鑒定,本是一項維護市場良好公平運轉的公共服務,但是當前文物鑒定活動卻極為混亂?!拌b定亂象,源于沒有監控、監管、沒有提供標準,也沒有對專家進行考核評估?!卞X衛清說。
錢衛清認為,鑒定方式可同時借助“眼學”和科學技術。規范鑒定過程,由鑒定專家獨立撰寫鑒定結論,并簽字承擔法律責任,引入證據制度??己髓b定人員和機構。鑒定專家獲得鑒定資格、且必須在國家認可的合法鑒定機構里任職,才可以做鑒定業務。讓鑒定專門化、市場化。
“但是,現在國內短期內找不到這種機構,避免不了爭議。所以,首先是修改國家文物法,文物法的條文要跟物權法、合同法接軌。對物權的占有、使用、處分、交易的權利基本確定了以后,再來規范鑒定、評估、交易整個過程。既有監管,又獨立,形成一個良性的市場?!?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