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明嘉靖皇帝御書《心箴》碑現身陜西戶縣 高83厘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6-26
    近日,戶縣在文廟內修建碑廊、遴選陳列碑石時,院內一塊殘破成兩截的柱礎石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其底部刻有文字和龍紋圖案,經仔細辨識,發現該碑是明代嘉靖皇帝御書的《宋儒范氏心箴》碑。

      據介紹,該碑是青石質地,高83厘米,殘寬78厘米,厚20厘米。頂部額篆書“宸翰”二字,四周線刻云龍紋??涛囊恍小疤炀┤话袤w從令”8個字徑盈寸的楷書大字,其左有注14行,行15字,其文曰:“堪輿,是指天地說;無垠,是無有界限。宋儒范氏浚作《心箴》,說道:茫茫然天地,廣大無有界限,而人居其中,便似太倉中一粒粟米……”

      戶縣文管所負責人王亞周解釋說,“宸翰”是指帝王墨跡,即御書?!疤炀┤话袤w從令”是宋代大儒范?!缎捏稹芬晃?6字的最末一句。所謂“箴”,其實是一種每句字數相等,講求對仗押韻,以規勸告誡為主的文體。王亞周說,撰文者范浚,學者稱其為香溪先生,因秦檜當權,他閉門講學,篤志求道。后來在明大學士張璁建議下,嘉靖皇帝又研讀了宋代另一大儒程頤所作《視》《聽》《言》《動》四箴,并為這四箴和《心箴》親作了御注。嘉靖皇帝自己又寫了《敬一箴》,共六箴,將這六箴摹刻立石于各府、縣學宮,以教化天下。

      王亞周說,該碑的發現,見證了戶縣學宮建修歷史。他說,戶縣的學宮儒學原在戶縣縣城外,明洪武七年(1373)由元代舊址移建城內縣署西今文廟所在地,形成前廟后學的格局。在清乾隆時期,將里面的崇圣祠進行搬遷,遷建崇圣祠,就先要拆除亭內的六塊御碑,給新建崇圣祠騰出修建之地,使得嘉靖皇帝御書的六《箴》碑退出文廟中軸線的中心重要位置。至于拆除的原因,王亞周分析,是新王朝對舊王朝的革命和后人對前人的否定,六《箴》碑的損毀是歷史的必然,《心箴》碑被砸斷用來作柱礎就見怪不怪了。殘存的《心箴》碑,訴說著嘉靖皇帝新登基時尊孔崇儒、教化天下、以身作則激勵天下士子學人,使天下人士“服膺圣訓”的治國方略和遠大抱負,同時亦見證了文廟和學宮建筑格局的歷史變遷和興衰歷程。(記者 文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