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韓故城無字碑被確認為”中華第一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1]
中國什么時候開始有碑?這一考古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終于有了定論:河南省新鄭市的鄭韓故城出土的"無字碑",為"中華第一碑"。
"中華第一碑"整體呈圭形,像匕首一樣尖尖的,上半身一邊一個耳朵,下半部中間有一穿孔,質地是灰色沙巖,正反兩面上部都磨得光光的。它全長3.25米,寬0.45米,厚0.25米。
據考古工作者介紹,這通古碑是于1997年8月在新鄭市區鄭韓故城宮殿區內發現的。當時他們在這里開了10x10米的探方29個,大小深溝21條,發掘面積3238平方米,發現了古代墓葬、儲水井、下水道、宮殿、道路等文物遺跡,并在一處古代宮殿的夯土層發現了一通"無字碑"。
"無字碑"的發現,立即在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俞偉超、李伯謙、安金槐等親臨現場進行鑒定。但由于碑上沒有刻字,專家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近5年來,我國有關專家和學者對"無字碑"進行了大量考證研究,他們從石碑的形制、現場發現的祭品、青銅壺,結合"禮記"、"儀禮"等古代文獻關于太廟大碑的記載判斷,此碑應是戰國時期韓國太廟所立之碑,這比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漢代石碑要早數百年。因此,絕大多數專家學者對此碑認識基本一致,認為入這通"無字碑"就是"中華第一碑"。
河南省一些考古學家、旅游專家認為,"中華第一碑"的發現,必將像"中華第一龍"在河南發現一樣,給河南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巨大推動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