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談馬年春拍:“天價拍品”或成歷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3-18]
日前,馬年藝術品春拍在全球漸次展開,國內各大拍賣公司也為春拍緊鑼密鼓地進行征集工作。經過2011年的大規模收縮、2012年的沉寂與2013年的重整,不少市場人士都將2014年視為藝術品拍賣市場新周期的起點。今年春拍對市場調整起到的風向標意義自不待言。然而,由于高端拍品資源短缺情況日益嚴重,“天價拍品”能否重出江湖尚是未知之數,競爭激烈的拍賣行業紛紛打起了“專場牌”,去年登陸的海外拍賣巨頭也將為調整中的市場帶來新變局。為此,筆者訪問多位業內人士,深入分析目前藝術品市場形勢,并對2014年春拍作出前瞻。
“天價拍品”將成為歷史?
在過去幾年,“天價”幾乎成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代名詞”,也被行內人士視為市場回暖與否的“信號燈”。然而,經過近兩年市場的大規模調整后,去年“天價”拍品的身影似乎悄然淡出市場。
中拍協的藍皮書顯示,去年市場對高價拍品的關注度尚無回暖趨勢。與前年相比,去年上千萬元的拍品成交數量與成交額均有所下降,成交額的降幅達到4億余元,國內億元成交的拍品甚至才只有1件。中拍協專家預期,今年春拍的億元拍品數量還將“進一步減少”。與“天價”相比,另一種市場現象更引人關注。據藍皮書調查反映,去年中端拍品的成交額較前年有較大增幅。其中,成交額在1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的拍品數量,比去年增長了19.86%。中拍協專家表示,中端拍品正在成為維持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
對于中端拍品增長帶來的信號,行內人士持有不同看法。不少人認為,中端拍品符合國民消費能力,是藝術品市場走向成熟和健康的表現。華藝國際拍賣公司董事、副總裁王野夫表示,越來越多的買家將從過去單純對價位的追逐,轉向對個人審美的關注。經驗較淺的新買家,也會以中端拍品作為起點。
但在雅昌藝術網廣州分公司負責人向仕杰看來,拍品在中端價位徘徊,更多說明目前高端拍品的征集出了問題:“對于拍賣行來說,市場真正回暖的信號不在乎拍得多,10件中價位拍品還不如成交1件高價位拍品?!倍鴱V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何向民認為,高端拍品稀缺屬回歸理性的正?,F象,市場需要習慣這種形勢。
向仕杰也留意到今年春拍在市場之外的新變化?!敖衲曜畲蟮淖兓撬投Y之風剎住了?!彼硎?,送禮消費在藝術品市場占有相當大的部分。隨著中央厲行節約和反腐政策的出臺,這部分市場將會出現深度調整,原來投資比重較大的書畫板塊也可能往實用品轉移。
當代水墨或成春拍新增長點
高端精品的資源短缺,是目前藝術品市場不爭的事實,市場也一直在探尋新的增長點。有人根據去年的“曾梵志現象”推斷,在古代和近現代藝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可能重新掀起當代藝術的發掘潮。
然而,多數受訪專家認為,這種預期對國內的當代藝術來說,顯然是過于樂觀。他們表示,所謂“曾梵志現象”與中國市場并無多大關系,當代藝術市場在國內尚處起步階段。
現在在國內拍賣當代藝術,正如10年前從事紅酒拍賣一樣,是沒有市場的。目前當代藝術作品的購買者主要集中在畫廊里面,或者買家直接向藝術家購買。這一消費群體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能夠反映在拍賣市場上,這說明這一板塊的積累還不夠。
與之相比,作為藝術品拍賣中堅力量的近現代書畫,在眾多板塊內仍然勢頭強勁。黃胄的《歡騰的草原》以1.288億元“天價”成為去年秋拍唯一的破億拍品?!霸谂馁u行業看來,這些作品所處的年代是最適宜拍賣的,它的歷史決定了它的價值?!蓖跻胺蝾A期,近現代書畫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主力地位。
今年春拍的“新水墨”專場也為業界看好。當代水墨沉寂多年,去年卻掀起一道小高潮。其精品力作在秋拍都有不俗表現,如吳冠中的《松魂》 以3392.5萬元高價成交。整個當代水墨板塊為北京保利秋拍創下了4.1億元總成交額的佳績,儼然成為書畫市場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有評論分析,當代水墨的學術梳理與作品積累已經達到成熟水平:這些作品既有傳統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有一定時尚氣息,它們的作者大部分與新興藏家處于同一年齡段,較易為市場所接受,因而受到各大拍賣行和畫廊的持續追捧。業內人士預計,當代水墨板塊年內還將有小幅攀升。
拍賣行業持續“深耕”專場
地方流派和本地畫家的拍品走俏,說明拍賣行業內部也在加緊戰略調整。由于市場資源有限,市場氣氛不溫不火,如何找到適合自身條件的領域“深耕”,樹立特色品牌,是目前行內人士思考的首要問題。各大拍賣公司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精品專場,以迎合日益刁鉆的買家口味。
將于3月20日舉槌的北京匡時春拍,就以扇面題材的“扇畫小品”專場作為主打。傳統的中國書畫專場則推出了十余個“同一上款”、“同一藏家”專題,方便買家梳理藏家與畫家之間的聯系。為兼顧不同收藏喜好,海上畫派、嶺南畫派、長安畫派等畫派也將在拍場成系列推出。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拍賣行的“專業化”是一種可喜的趨勢,表明行業發展正趨于成熟。向仕杰指出,拍賣行本身并不完全是一個商業機構,更應承擔文化傳播職能:“而且,能夠開設專場的拍賣行也須具備一定實力。缺乏學術水平的拍賣行將有可能被邊緣化?!薄霸O置專場能夠更直觀地判斷畫家個人或流派的整體價值,也便于對買家的收藏習慣進行區分?!蓖跻胺蛞舱J同這一論點。為了在“高手林立”的行業競爭中立足,華藝國際拍賣公司還專門組建了學術部,通過圖錄和預展增進拍品背后的學術含量,幫助買家更快熟悉市場。
何向民則認為,拍賣行在專業領域“深耕”,也有助于發掘本土買家的消費潛能:“拍賣行也需要引導客戶做一名‘合格的買家’,讓他們更重視拍品的文化價值,而不是將眼光放在拍品可升值的部分?!彼硎?,在廣東這樣的發達地區,尤其需要通過拍賣行的梳理,將買家的收藏意欲釋放出來。楊逸
如何看待書畫作品的專家鑒定?
近些年,由于市場火爆而專業鑒定人士的匱乏,藝術品界的專家成了眾人追捧的對像,專家走穴上電視做秀現象十分普遍,有償鑒定成了專家斂財的手段,“鑒定專業戶”應運而生?,F在請專家鑒定有個有趣的怪現像:尺度嚴、把關緊的專家,請他的人少;而給錢就胡亂開證書的專家反而找他的人多。這說明,許多人明明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假的,找專家的目的也不是為把東西弄明白,而只是想借專家的名頭把東西給“忽悠”出去。嚴謹的專家沒飯吃,胡說的專家有錢賺,久而久之有些專家不得不隨波逐流向市場低頭了。只要給錢就說對,明知不行也說好,證書、題跋滿天飛,市場越來越亂。為了利益,專家故意誤斷,害人不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專家真的把東西看錯了。因為每個鑒定家都有自己的研究范圍,不可能是一個全能的鑒定家,有的時候當他面對的作品超出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出錯誤的可能性就很大。你比如說讓故宮研究古書畫的專家去看吳冠中的作品,他就可能會很茫然。中國美術年代久遠,流派眾多,而每個藝術家個體也都非常復雜,即便本領再大的鑒定家也不可能了解全部,這也正是書畫鑒定的難度所在。
不僅書畫鑒定如此,藝術品其他門類的鑒定也同樣講究專業性。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電視鑒寶節目中,一位雜項專家把嘉賓的一塊田黃石鑒定成了普通的壽山石,并在電視上說這塊石頭沒什么價值。嘉賓本想借電視節目炫耀自己剛買的這塊田黃石,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果,當場就坐不住了。下了節目,他就直奔上拍這塊田黃的拍賣公司,要求退還買田黃的260萬貨款。拍賣公司趕緊找了幾位精通田黃的專家出面,才平息了糾紛。后來,拍賣公司將這位鑒寶專家投訴到了相關的管理部門,要求其賠禮道歉,挽回影響。鑒寶專家為什么會出錯呢?原因就在于他對一般雜項可能很了解,但對田黃卻是一知半解。藝術品行業是專業性極強的一個領域,如果自己業務不精深就千萬不要開口發言。專家在自己研究的領域內是專家,超出了這個領域就不是專家了。這位鑒寶專家不僅超出了自己的研究范圍給別人看東西,而且還要到電視上去講,給自己招來麻煩是遲早的事?!靶g業有專攻”,專家要珍惜自己的名譽,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要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授業解惑指點別人,而不能憑著膽大,不負責任,使自己變成一個“偽專家”,誤人子弟。
對于我們搞收藏投資的人來說則更應該有個清醒的頭腦,不能只看專家的名頭大小,還要了解專家的業務特長所在,要懂得“專家鑒定”的奧妙。
什么樣的專家鑒定最有價值呢?在書畫鑒定上,我總結三條供大家參考。
精英共識
在鑒定上我們要尊重那些大專家的意見,尊重精英共識。所謂大專家就是比小專家出錯少的那些人,就是實踐證明是這一代人中眼力最好的那些人。精英共識就是這些大專家們對某件作品一致的看法。比如看古代書畫,大家都知道國家曾組織過一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由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七位老先生組成,他們這些人的意見就比現在專家的意見要更加可靠,只要是“七老”說對的東西,大家就會信服,這就是精英共識。我們在投資收藏過程中如果遇到被幾位著名鑒定家一致認可的作品,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收藏,因為他們集體看錯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一鑒定人的意見“第一鑒定人”是我給這類鑒定家們取的稱謂,意思是說這個人的意見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是為了說明他在鑒定中所起的作用的重要。許多第一鑒定人是藝術家的親屬、學生或是身邊的工作人員,總之他們是最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習慣,最熟悉藝術家的作品,同時也是對藝術家研究最精深的人。第一鑒定人對藝術家的作品最具有話語權,他的意見最有權威性。比如,現在大家買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他的小兒子李小可老師出具的證書就成了關鍵,經李小可認可的作品大家就敢掏錢,反之,大家就會猶豫。同樣,買李苦禪先生的作品,大家也會首先參考李苦禪先生的公子李燕老師的意見。在這里還要提醒大家一句,并不是所有藝術家的家屬、學生都能稱得上是“第一鑒定人”,藝術家的親屬鑒定不了自己親人的作品這也是常事。記住我說的——最熟悉、最了解、研究最精深。
畫家本人
看當代畫家的作品,畫家本人的意見最重要。這一點我覺得無需更多說明,因為沒有人比他本人更了解自己的作品了。當代中國畫的假畫比例比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絲毫不少,并且造假水平很高,有時還真是很難分辨?,F在有些拍賣公司在當代畫家作品下面都標注上:“此作經畫家本人鑒定為真跡”,以證明作品的可靠,這點很有效,如果你想買當代書畫家的作品,我建議就選這類經過畫家自己認可的作品吧。畫家看自己的作品會出錯嗎?有時也會出錯,但一般情況是畫家故意看錯的??村e的通常規律是:出于某種原因,他會把自己的真畫說成是假的,但絕少會把假畫說成是自己的真畫。所以,只要畫家自己認可的作品,真偽應該沒問題。呂立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