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陳建國:投資文化產業要敢于承擔風險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3-16]
全國政協委員、律師段祺華認為,當前文化金融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國家長期形成的金融系統運行慣性。長期以來,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部門將民營中小企業排除在體系之外,對于風險較高、輕資產特征明顯的專業領域中小企業,難以形成效果明顯的金融支持體系。
段祺華表示,要發展文化產業,首先應當推動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融資的介入和支持。對此,他建議在金融政策服務文化產業方面開展一些嘗試和探索。首先是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出臺配套的規范與制度,提升金融機構對輕資產的文化產業的價值判斷能力。由于沒有銀行金融政策指導,目前金融機構普遍對制造業、房地產業等關注較多,缺少對文化產業的充分考量,文化企業經常因固定資產不足而不能及時獲得銀行貸款。從金融機構監管角度,在行業尚未完善、企業經營尚未穩定的前提下,對風險評級不穩定的企業給予大規模資金授信或擔保并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在文化產業發達地區,融資過程中從無形資產的評估到交易都有一系列的專業機構參與,也有嚴謹的法規和制度約束。相比之下,我國目前還缺乏完善的配套法律體系和市場上公開的價值認定標準。建議由金融機構牽頭,根據自身行業要求對有融資需求的文化企業提出具象意見,評估公司、交易中心等其他機構根據各自職能對可行性予以反饋,各市場參與者相互協調,以達到完善市場的目的。
張斌:擬推動籌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銀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要“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張斌表示,在進一步激勵現有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支持力度的同時,如果能夠成立專業化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銀行,通過發揮金融資本的杠桿作用,推動文化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金融與文化產業的綜合服務平臺,增強文化市場主體競爭力,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將對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陳建國:投資文化產業要敢于承擔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建國表示,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首先需要有足夠開放的政策,對制作內容更加包容。同時,還應多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資金支持。文化產業能否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認識。當前,國內的銀行貸款需要擔?;虻盅?,如果沒有,大多數銀行不愿承擔這一風險。陳建國介紹說,在美國,只要金融機構看中某部電影或其他的文化產品,就會分析其回報和風險,風險低、回報高,就會給貸款。他建議,金融界應更多地關注文化產品,把握相關投資機會。
對于金融業如何更好地投資文化產品這一問題,陳建國認為,金融和文化的融合,不僅有投資的資金風險,還有社會道德風險問題。因此,金融和文化融合,不僅局限于投資和收益,還應樹立正確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判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