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產—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將于南通舉辦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3-11]
“再生產——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將于2014年3月22日—24日在江蘇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擬邀各界精英就如何振興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論研討。
本論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委員會和南通國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并由中國裝飾雜志社提供學術和媒體支持。2013年—2014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江蘇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相繼舉辦金工、漆藝、陶藝、玻璃、纖維五個系列的工藝美術大展和一次高端學術研討。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論壇將進行為期2天的會議陳述和集中研討,隨后邀請與會專家,對南通工藝美術和創意產業進行為期1天的考察,在實際案例的調研中,進一步深化論壇的研討主題。會議結束后,將出版正式的論文集,會議發言記錄及部分參會論文將在《裝飾》發表。
在國家發展戰略轉型的歷史時期,我國工藝美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論壇將邀請眾多參會專家一起,或以史為鑒,或以當代實踐案例為依據,為我國當代工藝美術的創新與發展獻計獻策。
論壇主旨
在國家發展戰略轉型的歷史時期,工藝美術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正面臨著自己的新生與轉變,面臨著當代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建設,以及社會經濟與民生訴求、傳承與創新等諸多來自實踐和理論前沿的問題與挑戰。為此,本論壇擬邀學界、業界和政府部門的精英人士,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這一富于歷史意義的地點,接續由張謇開啟的民族工商業之路,就如何振興和發展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積極而富有實效地回應時代課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研討。
工藝美術,作為一種傳統的造物形式,創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輝煌。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商貿活動中,形成了中華物質文明在世界文明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1895年,清末狀元張謇在南通唐閘鎮創辦大生紗廠、造紙廠、油脂廠、面粉廠、冶廠等民族工業實體,標志著我國傳統工藝制造向現代工業生產轉變的一個節點。此后百余年來,工藝美術盛衰起伏,曲折向前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經歷了不同的體制,呈現出不同的面目,既有值得總結的經驗,也有值得反省的教訓。
工業化以來,工藝美術逐漸游離于社會核心生產部門之外,這一顯著的后果既造成了工藝美術在形態和風格上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藝美術與日常生活的疏離。然而,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生產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觀念的深入人心,古老的工藝美術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一方面,傳統工藝美術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和生活理想,對當代生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以工藝美術大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代表的世界級和國家級保護項目,以及民間自發興起的“設計下鄉”和當代民藝和手工藝運動,正是這一價值觀的折射;另一方面,在一些活躍的設計師和企業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傳統工藝美術開始以不同形式和路徑向創意生產力轉化,逐漸成為當代創意生產的一個重要來源。還有一些學者指出,分散式的作坊生產制度在當代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批量化、機械化大生產的有益補充,這恰好契合了工藝美術的內在發展需求,成為工藝美術回歸主流社會生產的契機。
本論壇擬以“再-生產”為主題,從“工藝美術與社會生產”這一特殊視角,重新梳理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和演變的歷史,借鑒世界各國優秀經驗,探索工藝美術向創意生產力轉化的當代路徑。如何從社會生產的視角看待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如何看待工藝美術生產在近現代經歷的種種體制變遷和際遇,傳統工藝美術如何轉化為擁有全產業鏈的當代創意品牌,以上諸多問題構成了本次研討會的出發點。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從事中外工藝美術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專家,也邀請了社會上活躍的設計師和院校中的工藝美術教育家,還邀請了工藝美術行業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期待從這種跨界組合中激發靈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工藝美術與社會生產的深刻關聯展開系統的思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