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局長:過去3年館藏文物修復資金超8億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27]
“一件在泡水狀態的青銅器從脫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兩年半,而尺幅較大的絲織品修復就要更長時間?!こ黾毣睢俏奈镄迯偷囊幎▌幼??!眹椅奈锞志珠L勵小捷說。
這番話,道出了目前我國腐蝕文物維修遇到的瓶頸之一,“專業人才嚴重匱乏;關鍵技術未能突破;修復工藝復雜,周期長”三大瓶頸讓大量文物處于不可抗拒的損害中。
據勵小捷介紹,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腐蝕文物的搶救維修?!笆晃濉逼陂g投入6億元,改善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十二五”投入力度加大,過去3年,館藏文物修復資金安排達8.17億元。
各地博物館、專業機構也在進行著多方面的研究,讓這些珍貴的文物“帶病延年”。
目前,故宮博物院內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已開工建設,建成以后,文物科技保護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精密科研儀器設備的工作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
在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建設方案中,規劃有大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設施,將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具實力的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平臺,特別是數量眾多、體量較大的文物藏品,都可以在這里得到系統的保護修繕。
故宮博物院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和北院區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平臺的建設,可以共同構成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屆時,故宮博物院亟待修復保護的大量珍貴文物將得到更好的尊重與保護,呈現出完整、健康的狀態。
?。玻埃保蹦?,四川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被列為國家文物局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提升打造的科技保護實驗室之一,并撥付??钣枰灾С?。通過一年的能力提升建設,初步建立起以紙質文物保護研究為重點,兼顧其他材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實驗室7個,各類文物專用修復室5個。
目前,四川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已初具規模,擁有三層15間較為獨立的工作室,有著現代化的化學實驗室、分析檢測室、精密分析儀器室等,這將為文物的保護和科學研究提供強大支撐。
通過人才引進、專業培訓學習等,文保中心現已擁有專業技術人員21人,文物修復的門類涵蓋書畫、石刻、陶瓷器、漆木器和金屬器五大類。
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才的逐步積累,是大量“帶病”珍貴文物的福音,期望更多的文物能益壽延年。(記者岳瑞芳、童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