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藝術金融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今年1月,不滿足于單純的金融產品,濰坊銀行推出了全國首個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建設的專業藝術品倉儲庫。另一方面,上海權威銀行人士近日也提出由銀行參股或直接投資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提案。業內人士對此指出,銀行的參與從理論上來說有益于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但也有讓人擔憂藝術品市場的傳統收藏性是否將“變味”。
藝術品金融有望深化
原本,藝術基金、信托在2007年到2011年曾是金融參與藝術的主要方式,但從2012年下半年驟然減少。以書畫為代表的藝術品行情,經過2010年和2011年高速增長以后,2012年乃至2013年進入了理性回落的時期。一般理財產品的期限都是2~3年,隨著進入大量兌付的高峰期和藝術品市場的回落,較大的兌付壓力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注意。隨后,監管機構以窗口指導的方式,不鼓勵藝術品為標的的理財產品進行發售。
據報道,濰坊銀行此次投資200多萬元,修建150多平方米的藝術品倉儲庫,共有庫房、鑒定、辦公三個功能區,結合銀行金庫的安全標準和博物館庫房的專業標準設計建造。業內人士分析,150多平方米并不大,儲存不了多少藝術品,但這一舉動的意義大于實際作用:“證明銀行意識到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參與藝術品市場并作出嘗試?!?br/>
國外銀行的藝術品業務
其實,在歐美成熟市場,真正的藝術銀行是以藝術品為存貸抵押物的;銀行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有權依照協議內容以收藏品折價或變賣的現金優先得到清償。其中,質押業務是指客戶把與藝術品相關的文件——包括保單、收藏證明等交給銀行,即可獲得信貸資金,藝術品還留在收藏家自己手中,存放地需獲得與銀行合作的保險(放心保)公司確認,銀行也可以將其作為自己藝術倉庫中的待借之物,將其租給博物館做展覽;而抵押業務是直接將藝術品作為抵押品放入銀行倉庫或委托第三方托管。在此基礎上,再衍生出各種形式的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保險、藝術品信托等。
然而,由于國內藝術品市場監管及鑒定雙重缺失,使得銀行一直“恐于”直接涉水藝術品領域。于是,除了銷售包裝過的藝術品基金、信托、理財產品之外,經手貴金屬、郵幣卡、酒類收藏等業務也成了銀行沾光藝術品的另一種途徑。
要從基礎業務做起
應該說,藝術品金融化是趨勢所在??蛻魪呐馁u行買來東西,把藝術品抵押給銀行,由銀行給予抵押人貸款額度,意味著將有更多資金注入藝術品市場。另一方面,銀行出售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產品,由高端客戶投資,這類理財產品,最終的收入也來自將藝術品拍賣后的收入。
如此一來,借助信托、理財產品、基金這類金融工具,可以把藝術品變成一種投資標的,吸收一部分游資,而不總是投機房地產,或是炒作貴金屬。還有人更提出,由于優秀藝術品本身是不錯的資產,銀行也可以通過拍賣等渠道買入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不僅提高了銀行的文化品位、社會影響,且對資產的多元化增值有裨益,并可對一些優質私人銀行客戶試行藝術品融資業務。
不過,這一切無疑都要建立在銀行成熟、合理的參與機制上。在解決監管缺失、鑒定缺失等問題之前,通過基礎的倉儲、保險等服務來建立客戶關系,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靠譜方式。像之前那樣殺入藝術品市場分一杯羹的做法,總還是不能長久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