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灣可能有中國最早的遺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05]
日前在河北陽原泥河灣舊石器遺址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的人類活動遺跡,但考古專家稱,從發現遺物的情況看,這并不是泥河灣最早的文化遺存,在比這次發掘的馬圈溝第三文化層更低的層位中,還應該埋藏著更粗糙的石制勞動工具,有可能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化遺物。
泥河灣盆地中埋藏著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大量舊石器時代考古遺跡,如同一個自然博物館,蘊藏了人類原始時期留下的大量資料。自1924年載入科學史冊以來,就成為世界考古熱點。我國科學家先后在泥河灣盆地發現從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序列。從這些考古發現中可以判斷出,古人類的遺骸、遺跡和遺物被埋藏在泥河灣盆地邊緣的河湖相沉積中,河流切割發育良好的老地層露頭為舊石器考古提供了便利條件。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謝飛研究員去年帶領的考古隊,在泥河灣馬圈溝三期文化層發現石制品和古人類食用過的動物骨骼800余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衛奇研究員等專家從古地磁年代測定資料和巖層對比判斷,認為這一遺址的年代應該在190萬年以前或許已經超過了200萬年。謝飛研究員認為,從這次發掘的石片、石錘、石核、刮削器等石制品來看,這些石器的制造者具有較高的識別原料的能力,石制品加工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原始人類進餐的遺跡也揭示出,人類群體的生活技能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由此推斷,這次發現的遺跡并非泥河灣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跡,更早的原始人類活動奧秘及“泥河灣猿人”還等待著人們去探索。
據謝飛介紹,今年考古人員將再次對馬圈溝遺址及其它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