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發現一座明代舍利塔塔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6]
《中新江蘇網》徐州消息:(特約記者肖昌琦)日前,徐州市銅山縣大彭鎮境內楚王山腳下發現是一座明代舍利塔的部分塔身。
據介紹,在大彭鎮楚王山下曾有一七層舍利塔,名為諸佛寶塔。該塔在“文革”期間被推倒,每一層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其中有五層塔身現散落于楚王山南麓,另外兩層塔身已被當地村民保護起來。3月16日上午9時,大彭鎮文化館內見到徐遠申先生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幾年前的一件事。那一年,一伙文物販子垂涎于諸佛寶塔塔身的巨大價值,把黑手伸向了諸佛寶塔。經過現場踩點,他們很快將目標鎖定在毀壞程度較輕、保持相對完整的一層塔身。當晚文物販子將一輛機動車開到楚王山下,準備將塔身偷走。因塔身太重,他們裝完車準備離去時,被一村民發現。該村民用樹枝和石頭設置路障,阻其去路。隨后他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此塊塔石才幸免于難。徐先生聞聽此事,便產生了保護塔石的念頭,他將截獲的這層塔身運到村辦企業一倉庫內保管。
下午兩時許,記者在徐先生的陪同下,在倉庫內目睹了這塊塔石。該塔石為正八棱錐體,底面直徑1米左右,高約1 .5米。四周八面間隔雕琢著四扇門和四個佛像。每扇門兩側均刻有楷書楹聯一副,楹聯所表達的意思各不相同?!肮偾逍菡撈返涝诓幌迂殹币宦摱U意深遠,耐人尋味;另外四個面是形態各異的佛像,或站立、或坐于蓮花座中,佛像大小相差無幾,圖案刻鑿精致有韻。
據徐先生介紹,諸佛寶塔原為七層八面,整個塔身高約9米。被他保管的這段塔身是諸佛寶塔的第五層。第四層則被另外一村民保存在家中。幾經周折,記者雖未見到第四層塔身,但據徐先生介紹,他曾經見過,該層塔身為大型圓盤狀,直徑近三米,圓盤外壁上刻有許多文字和佛像。隨后,記者在楚王山南山腳下再次見到了散落于荒草叢的其余5層塔身,有的已經破損。據大彭鎮文化館司保良先生介紹,陀螺狀的為塔尖,形狀古樸凝重;一塊正八邊形石板屬于第六層,該石板的四周均勻地刻滿了40個圓形的人面,眉目清晰、形態可鞠。該石板的八個角上用來掛鈴鐺的石孔依稀可辨;破壞最嚴重的是第三層,該層為八邊形的石柱,上面刻有楷體和篆體碑文,字體秀麗端莊,字跡清晰可辨;直徑一米多、形如石鼓的一塊是該塔的第二層。石鼓四周刻滿了極具佛教文化氣息的圖案,異常精美;將四塊元寶形的巨石拼對到一起就可復原了該塔第一層,即佛塔底座。拼對后,該底座中間洞開一孔,底座外圍八個平面上均刻鑿著大型浮雕,有盤龍、飛鳳、游魚等圖案。在八邊形的棱角處,有4個姿勢不同的力士金剛手做托舉狀。記者注意到,每層塔身的下面正中間均有石榫,而每層上面正中則是相應的陰槽。據介紹,佛塔的每層之間就是以石榫和陰槽連接而固定的,可謂鬼斧神工。
從大彭鎮返回后,記者隨即與徐州市博物館考古部耿建軍主任取得了聯系。據他介紹,該塔為楚王山千佛洞一得道高僧建造。根據塔身造型及碑文和圖案,可以確認此塔為明代所建,同徐州地區著名的奎山塔相比較,有本質上的不同??剿榇u塔,規模不如諸佛寶塔大,而且已不復存在??梢詳喽ㄆ湮奈飪r值極高,堪稱彭城一絕,遠遠超過了奎山塔的價值。耿主任分析了楚王山四周人文遺跡的特點后認為,此塔原位于楚王山漢墓群保護區內,楚王山氣勢雄偉,山上有千佛洞、楚王墓,山下有著名的唐槐,如果諸佛寶塔能修復,無疑將成為徐州旅游業的一個亮點,意義深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