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工筆火爆看新產品前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11]
“新工筆”藝術家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里,市場突飛猛進,價格年均漲幅已超過50%。如果將“新工筆”歸入到“當代水墨”、“新水墨”的更大市場范疇之中,新工筆畫也并非異軍突起,漲勢迅猛也在情理之中。那么,為何會有如此漲勢,藏家、投資者又如何判斷某一品類的漲勢和它的可持續性?
“新工筆”有多火
近些年,“水墨大盤”走勢持續看漲,“新工筆”的“瘋漲”并非異軍突起也非一日之功。目前“新工筆畫”市場的代表藝術家們,大多在2000年初就已經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但在市場初期行情并不理想。2005年前后,在當代藝術市場整體上升時期,“新工筆”也作為當代藝術領域的創新門類參與其中。而自2012年至2013年的兩年時間,“新工筆”價格出現迅猛漲勢?!靶鹿すP”畫家徐華翎告訴記者,她作品最近兩年的漲幅,已經超過了過去7、8年的總和。如今,作品價格已經漲到10萬元每平尺的她,仍然需要應付不斷來求畫的買家和展覽合作邀請。而她每年的作品產出卻十分有限。已經被市場廣泛認知和接納的新工筆畫家大多與徐華翎的情況相同,價格持續上漲,市場供不應求。
傳統畫廊一年20%價格增速的運作機制,在如今的投資熱潮之下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在市場需求激增的情況下,頻繁倒手必定會讓價格越賣越高。水墨大熱的行情之下,“慢工細活”的“新工筆”能夠借勢大漲,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市場所選擇的從事水墨、工筆創作的藝術家,大多出自專業院校,有著較為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穩定的事業發展走向。與其他架上藝術作品情況相同,這些因素也支撐了作品的價值穩定、價格上漲。
但短期內的猛漲,必然與市場的大筆資金的進入和炒作有關。正如畫家呂鵬所說,“新工筆”作為一種概念,只是市場資金尋找的“新產品”,但能夠被炒和持續上漲的藝術家必須、也一定是優秀的藝術家。
“新工筆”還可以買嗎
以本刊介紹的幾位“新工筆”畫家為例,他們作品的平均價格已經在2萬-10萬/平尺之間。這樣的價格,或許已經讓一些想要現在進場的投資者望而卻步。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持續2-3年的暴漲已經接近尾聲。但實際上,據記者觀察,在整體走高的情況下,仍然存在可以發掘、尚未完全開發的空間。
北京某知名畫廊經理告訴記者,“新工筆”的價格在未來1-2年內仍有上漲空間,但最為快速和迅猛的上漲時間已經基本過去。剛入場或還未入場的買家恐怕需要更多耐心,時機的把握和對藝術家的選擇將更為重要。目前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為主的幾大美術院校中,從事工筆畫創作的學生的作品價格也已經很高。這位經理向記者透露,“比如,普通的中央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工筆畫碩士生,價格現在大多也在萬元(每平尺)以上,而且很多也需要預定。但市場仍然存在個別作品已經成熟、但尚未參與‘炒作’的藝術家。他們的平均價格還在萬元(每平尺)以下,他們好的作品還在自己手上?!?br/>
新工筆畫的創作周期長,筆法、功力要求高,這都影響了這一“產品”的產出成本。因此,即便沒有趕上漲勢最快的時期,新工筆畫也十分“保值”,獲得的長期“回報”也會相對可觀。
無論怎樣,正如藝術家曾健勇所說:市場雖有起落,但藝術會持續。時下熱炒的“新工筆”雖然與傳統走的是不同道路,但仍會延續下去,成為水墨、工筆傳統的一個重要的支脈。
下一個會是誰
如果以學院背景、審美接受等因素考量,下一波市場熱炒的“新產品”可能會是“新寫實”(以80后學院派寫實畫家為主體)、“中國抽象”(以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抽象畫家為主體)等“概念產品”。但是,與金融領域的原理相似,短期內的突發性暴漲,只能跟大筆資金的進入有關。
曾經有位業內資深藏家告訴記者,他的收藏準則是,跟著大畫廊買畫?;蛟S,對于普通的入場買家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如何獲得作品資源,如何在“莊家吸籌建倉”的時候,就能夠得到市場風聲,跟風進入。這方面,一級市場往往有著更多的優勢。
據了解,目前藝術市場上的“莊家”、“操盤手”大多與重要的畫廊、藝術機構有直接合作。在“設計建倉”時候,往往會通過畫廊與藝術家進行聯絡溝通。在“建倉”基本完成的時候會在各類機構,如畫廊、美術館、拍賣行等推出大型展覽進行宣傳造勢。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拍賣行的行情必定也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指標。
由此判斷,如“新寫實”、“中國抽象”等已經有了多年的學術準備、市場積累,以及穩固的創作隊伍的概念門類很可能會成為下一波熱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