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王建玉:關于水墨問題的幾個方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11
    近日,整理“水墨史:21世界的思想與方式”研討會的錄音,使一直停泊在思維中的水墨問題有一些波動,留下一些痕跡,然而,現在也僅僅是一些痕跡,還得視機緣再做進一步的考慮。因為,在小時候開始照貓畫虎地水墨畫經驗中,我認識到這種材料的自由和任意性,只要存在水或流體的介質,許多任意選取的有顏色的物質都可以用來自由的揮灑,而不僅僅是墨。我記得那時候家里有一罐銀粉,它恰當的結合劑是清漆,而我沒有清漆,但是對這種東西很有興趣、很好奇,就用水來調和畫畫。這種行為和使用墨汁沒什么區別,而結果卻大不相同,用水調和銀粉有特殊但不宜保留的效果,弄得到處都是,感覺這是在搞破壞,因為這種行為打破了用水墨畫畫的秩序,但是卻有一種自由和滿足的感覺。到大學時讀了一段中國畫專業,我又因為不規矩或不合被學校教授的中國畫專業的特點或秩序的畫法,被老師認為畫得太差,在大四開始時,我自覺地放棄了中國畫專業(那年,學校因為就業壓力,允許一定范圍的轉專業),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水墨問題在我的意識里出現何去何從的問題,當然這種意識僅僅是我個人的,不涉及他人,后來率性干脆將其放下,專注于其它迎我而來的問題。但是,就水墨而言,我始終覺得水墨問題不僅僅是個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或者說是知行須要合一的問題,畢竟,幾年來,我的水墨行動要小于認知。

    為什么在我的意識中,將“水墨”和“問題”放在一起,我想,之所以出現“水墨問題”這樣的表達形式,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水墨作為一個名詞,是水墨畫這個名詞的簡稱,而討論水墨時,人們一般將水墨畫一詞中的“畫”遮蔽或隱去,那么這種遮蔽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如果是有意的,那就說明人們要么試圖將水墨視為獨立于畫之外的東西,要么先驗地視水墨就是畫。如果是前者,水墨是物質的形態還是精神的形態?如果是物質的形態,那就意味著水墨的物質形態大有可為或者存在各種潛能;如果是精神的形態,水墨就是一種思想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存在于思維自身的思維形式問題。

    水墨如果作為物質形態的東西,那么人們的問題就是如何發掘水、如何發掘墨的形態及其變化。但事實是,每一種對水與墨的物質形態的選擇和推進或擴展通常的前提是存在一種需要尋找出口或載體的觀念,那么,這種觀念又是什么?它與作為精神形態的水墨無關嗎?顯然,沒有更好的理由來否定這種關系的存在。

    與此同時,對水和墨的物質層面的推進局面并沒有變得更加寬敞。因為在這個層面,無非就是將水擴展到自來水、純凈水、膠水、酒水、山泉水、臟水等等具體的形態;將墨從手工的墨塊和研磨的個體活動變為工業化背景的墨汁生產及使用,將傳統的墨塊變為一種方便的墨汁;或者說就是對呈現黑白視覺現象的各種可能的探索。而作為水墨畫,它的物質載體還涉及其它的東西——紙、筆等相應地構成一件水墨畫的物質材料,也需要同樣的變化或擴展。那么試問,使材料擴展或變化的觀念又是什么?它還是水墨嗎?是水墨畫嗎?是哪種水墨或水墨畫?

    如果水墨是一個思想問題,是一種思維形式自身的原理問題,那么,水墨作為概念是如何運行的?它的范圍、體系、問題又是什么?圍繞它所形成的理論又是什么樣的?這是否意味著水墨作為一種思想問題需要人類理性的建構,如何建構?可有如此的建構?這些問題都是待定的。

    以上是第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水墨——是一個沒有時間甚至沒有空間的問題或主題,它使面對它的人直接面對它,它是全新的。

    其二,是水墨,還是水墨歷史或水墨史?

    如果是水墨,則使人們在面對它時將它變為一個現在的問題,此刻的問題,它的時空問題就停留在一個點上,它是個體的,也是全新的。如果是水墨歷史,則意味著人們面對著一個龐大的傳統,這個傳統構成水墨歷史的各個細節和問題,也指出水墨的形狀,并且它是現實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看到水墨畫的歷史,知道水墨畫存在著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歷史,或者說,水墨的討論需要面向那個龐大的水墨歷史。

    那么水墨歷史又是什么?那些人,不管是活著的、還是故去的,那些水墨畫,那些與水墨畫有關的文本,它們在那里,只要面對水墨史討論水墨的人愿意,總能看到它們——水墨的歷史或水墨畫的歷史。水墨,水墨畫,作者,文本,它們的存在構成水墨歷史。但是,水墨歷史的細節還能看到嗎?時空之流還能夠直觀嗎?如果能夠直觀,其如何轉換?它們是如何存在的或如何存在起來的,能看到嗎?是水墨畫作品史,還是這些水墨畫作品到底意味著什么的思想史?如果是觀念史,那不是又是思維形式的問題嗎?那不是哲學問題嗎?那么到底是水墨問題或水墨畫問題——繪畫問題——,還是思想問題或哲學問題?如果是思想問題,可能還比較容易面對,畢竟存在大量的歷代文獻,那些畫論、書論、文論、題畫詩等,這也畢竟還是一個中華文化內部的問題。如果是哲學問題?則又不得不穿越于國際間,而非一個內部的問題。如果是哲學問題,它的語言系統又是什么?能夠用于交際嗎?

    其三,“中國畫”這個民族性概念哪里去?能被水墨畫替代嗎?如果能夠被替代,為什么不在更早的時間節點被替代?民族意識或國家意識真的能夠被抹平嗎?

    如果“水墨畫”替代中國畫這個名詞,意味著“中國畫”的“回歸”傳統或“接續文脈”嗎?或者意味著“中國畫”又存在一個“水墨畫”階段或類別的問題嗎?或者意味著“水墨畫”完全替代了“中國畫”嗎?這樣的每一類問題都會有它的擁護者。

    其四,當下的“水墨”或“水墨藝術”,它們是突然冒出來的現象或問題?還是舶來的?還是面向水墨歷史的?顯然,這又是一個翻譯和轉換問題,而當下的從事水墨的作家不得不面對這種問題,而使他們的藝術變為藝術歷史的藝術,這是不是一種異化?它和歷代的水墨的目的是同一的嗎?如果是同一的,重復還有意義嗎?如果是從屬的或處于被支配地位的?那還有什么意義?為什么會這樣呢?

    同時,當代藝術中的水墨,顯然不僅僅是水墨畫的形態,而是水墨作為精神現象的形態,作者對水墨的物質形態的擴展,或者說藝術家作品形態與水墨畫形態相迥異的現象,必然與之對照著一種有關水墨的精神形態或觀念——當代藝術中的觀念藝術——體系。然而,這種水墨并不是無源之水,突然冒出來的,它的先天的前提是什么?是水墨畫歷史或水墨歷史嗎?那么這時的水墨,這種作為觀念體系的水墨,如何水墨起來?

    其五,水墨歷史的空間和時間就是歷朝歷代,它們被今人看作是農耕文明的階段,“封建”思想的時代,而這些東西卻形構著水墨歷史存在本身,它們與天圓地方、宇宙中心、五行色彩、天命等這些在今天看來是前科學或“偽科學”的東西融為一體,變為確實性的生存與精神現實?;蛘哒f,在歷代談水墨是現實的,有明確指稱的,意義交際是容易的。而今天的世界,水墨歷史的水墨存在的環境或前提還能昨日重現嗎?如果重現不了,今天的水墨又是什么?

    其六。水墨作為一種專門的繪畫形式,文獻標示其出現在唐代,它與追求工致的繪畫形式相對,顯得自由,率性,不確定而充滿意味或想象的空間。有時候它與醉酒狀態的作者一并出現,被視為借神力而來的東西。那么,當水墨畫作為朝野一直推崇的繪畫形式時,它是神的制作還是人的?在水墨中或者在人們認知水墨的思維中,是否存在有關水墨存在的天地神人的四重關系?在反思的層面如何顯現“水與墨—水墨畫——水墨觀念——水墨”的結構或關系?在今天當代的水墨藝術中,如何闡釋“水與墨及其擴展——水墨畫及其擴展——水墨觀念——水墨藝術”這樣并現的現實?

    其七,在墨或石墨作為著色材料應用在書寫之前,另一種書寫的著色材料是漆,那么在圍繞漆所形成的歷史中,是否存在墨或水墨歷史的先行條件?這種條件的形態是什么?是材料本身還是材料所服務的意義?這些意義是什么、為什么需要書寫行為以及繪畫行為的服務?這些問題是不是與水墨作為一種材料的擴展有關系,或者說水墨作為物質形態層面,就天生存在需要擴展的潛能?激發這種潛能變為現實的機緣或觀念又是什么?

    (王建玉,博士,致力于藝術問題研究與藝術創作,從事藝術批評)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