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紀錄片《瓷路》編導手記:瓷器連接東西方文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09




    “我們能把玻璃粉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把破爛的紡織品丟棄,或者把他們搗爛制作成紙張。幾乎所有的物質,腐爛或者變形之后都會形成一種新的物質。只有瓷器,形成之后,便不再消失”。2012年冬天,英格蘭南部,面對我們鏡頭,牛津大學的奧利佛.沃特森教授對瓷器如此評價。

    果如其言,瓷器是可以觸摸的歷史。當我們與收藏在臺北故宮那件“汝窯無紋水仙盆”初次相逢,便被其端莊和雅致深深吸引。那幻變不定、如雨后初晴的天青色,似乎就是大宋王朝文雅書卷氣息和多舛命運的真實寫照。

    在這件瓷器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對于卓越的癡迷以及瓷器審美的至高境界。簡單凝練的橢圓盆上,通體極其均勻地滿布天青釉。古人對“天青”這種色感、釉料甚至爐溫的精確把握,即便今天的人們也無法超越。宋代窯工用這種空前絕后的瓷器,準確傳達出精細婉轉、欲說還休的宋朝氣韻。

    毫無疑問,那些玲瓏剔透、光可鑒人的中國瓷器在古代社會是一種奢侈品。于是,瓷器之路誕生了。往西,沿著絲綢之路向西亞和歐洲延延伸;往南,穿越中國南海、印度洋和非洲南岸,直抵歐洲。在過去兩年里,《瓷路》當攝制組頻繁進出一個個國家檔案館、博物館庫房、收藏者的家、古老的窯場后發現,在以中國為起點的瓷器貿易之路上,不僅充滿著財富的誘惑,同樣也遍布著生與死的掙扎。

    白胡子的Brouwer先生,坐在一個由中世紀建筑改建而來的代爾夫特博物館中告訴我們,早在十六世紀,這座遠在北歐的小城便于中國發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當年荷蘭人以武力搶斷由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控制的東方航路,此后不僅從中國大量販運瓷器回荷蘭獲取大量財富,更在代爾夫特開窯仿制中國青花瓷器。從那時開始,代爾夫特藍便聞名歐洲。今天,雖然荷蘭皇家代爾夫特藍早已止步于陶的質地,再無改進,但無可否認,這種源于中國青花瓷的代爾夫特藍陶,早已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

    散落于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古陶瓷燦若繁星,如此的存世數量和產業規模,足以令任何古代文物相形見絀。如果把這些陶瓷按照時間排列,中國的朝代傳承順序便詳細可見;倘若再仔細觀察陶瓷的紋樣和圖案,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竟然呼之欲出。

    我們完全沒有料到,那些在櫥窗背后沉默的陶瓷,竟然有著令人震撼的過往。彩陶上神奇幻想將我們帶回史前那段曼妙時光;三彩陶俑的流光溢彩,為大唐的開放和包容提供著不容置疑的鐵證;汝定官哥鈞,宋朝的亡國際遇和美學高峰皆被當年的窯工記錄在案。更別提后世碩大的青花和繽紛彩瓷,似乎只有難以想象的遼闊疆域和極致繁華才能提供它們存在的理由。

    陶瓷,它們在過去也許僅僅是毫不起眼的花盆、碗碟、水瓶甚至冥器,但今天,當它們在鏡頭前緊密排列,成為群像的時候我們驀然發現,瓷器身上的光澤反射出這個地球過去千萬年的歷史景象。我們似乎看到,這個星球上不同種族的人們,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為了描繪在瓷器上那些幸福的景象,不惜跨越高山和大漠,穿越危險重重的海洋。有些人成功了,而更多的人則消失在大洋和黃沙里。

    攝制組輾轉歐洲和亞洲,尋找流落世界的中國瓷器。那些散落的歷代瓷器將會是一面鏡子,為我們映照出那些消失但值得銘記的偉大時代。我們用六集五十分鐘的節目,向那些為中西方文明交流做出貢獻的所有人致敬。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