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保衛文化的北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05
      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事業中,北京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和強烈的示范作用;同時,北京的發展與保護,必須有新思路、大智慧,特別需要高度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具有戰略性和建設性的意見,理應成為北京市今后規劃、建設和保護的重要指導原則,并為廣大群眾知曉。這些意見和建議包括:

      ——盡快制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法》,依法保護這些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將保護北京古都文化置于與經濟建設同樣重要的中心位置,當前的經濟建設、房地產開發絕不能以犧牲歷史文化遺產為代價。獨特的歷史文化是北京創建國際性城市的最基本的價值和條件。北京舊城是惟一完整地在地面上留存至今的中國古代都城,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最后的結晶”“世界都市規劃的無比杰作”,雖已遭到一定破壞,但仍值得進行積極的保護。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是對北京舊城的“整體保護”:保護舊城的基本格局、中軸線、成片歷史街區和胡同、四合院。重新修訂《北京城市規劃》、《北京市區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擴大舊城內“歷史文化保護區”的面積。正如專家指出的,二環路以內的舊城區即便全部保護下來,也僅占規劃市區面積1050平方公里的5.9%,與世界上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不可相比。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確定的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面積已由原先占舊城區面積的9%擴大為34%。但應具體落實,妥善規劃、保護,探索建立新的機制,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些永遠不允許進行商業開發的地段。

      ——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和舊城區的改建應推行吳良鏞教授倡導的“有機更新”模式,改變“大拆大建”“剃光頭”式的做法,遵循循序漸進、審慎更新、居民參與、社區發展等原則,建立適應城市土地開發管理的新機制。所謂舊城居住區“有機更新”的新模式是指:質量較好、有文物價值的予以保留;部分完好的加以修繕;已破敗者拆除更新,不搞“一刀切”;居住區道路保留胡同式街坊體系;新建住宅與四合院形式相協調。這一探索已經在北京市南鑼鼓巷地區、國子監地區、白塔寺街區等的規劃、整治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本著“京津冀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新構想,在京津冀大經濟區的范圍內合理規劃北京市未來的發展,疏散、遷移部分城市功能,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從而有效地保護北京舊城。對舊城的過度開發、城市功能的過度集中,是造成北京市嚴重的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基本原因。應根本改變延續了50年的“以舊城為中心”“大規模改造舊城”的開發思路,大幅度削減在舊城區的開發建設強度,促進城市功能向外疏散,在三環路、四環路建設新的城市中心,從而緩解老城區的交通、居住、污染壓力,走出發展與保護尖銳沖突的困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