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漢武帝時期鑄錢作坊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1-23]
考古人員在內蒙古杭錦旗發現一處古代鑄錢作坊遺址。據專家分析,遺址年代應該在漢武帝以后至新莽時期,延續時間較長。
2012年,內蒙古杭錦旗霍洛柴登古城內發生古錢幣窖藏被盜案件,隨后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此處錢幣窖藏地點進行清理發掘,發現鑄錢作坊遺址兩處。2013年,考古人員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00余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獲。
經清理發掘,在鑄錢作坊遺址內新發現鑄幣窯址2座,連同2012年清理的2座,共發現鑄幣窯址4座。其中兩座保存較好,窯室平面主要為長方形,窯室一側有火膛、火道、窯門等。發掘出土的長方形窯磚上刻有“六”、“土”等文字,應為修筑窯址時所用磚的編號。
在窯室及附近文化層中新出土了50余塊錢范(陶母范),均為新莽時期錢范,陶質,有正范和背范,錢文主要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這次考古發掘還出土了2塊有確切紀年的錢范,上有文字“始建國元年三月”。據介紹,始建國是王莽年號,為公元9年。
此次出土的古錢幣主要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貨泉”、“半兩”、“五銖”、“契刀”。窯室內及附近發掘出土了多枚西漢“半兩”、“五銖”銅錢,銅錢大部分已殘半,未經打磨修整,應在此處鑄幣窯址鑄造后未曾流通使用。
新發現的4座窯址分布井然有序,窯址附近還發現制曬坯場地,整個作坊遺址布局合理,應是統一規劃建造而成,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專家表示,這次考古發掘發現的鑄錢作坊遺址及在附近發現的錢幣窖藏、有確切紀年文字的錢范等,對于研究中國西漢及新莽時期的貨幣制度、鑄幣工藝等有重要意義。(記者勿日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