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市場降溫金融資本救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1-21]
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上線運營、國內首款紫砂信托面市、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紫砂藝術交易平臺上線……最近,國內工藝美術圈內大動作不斷,有人似乎想借助金融的力量再次撬動新的市場需求。以紫砂為例,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近兩年的紫砂壺市場出現降溫,那么這股金融力量將會給紫砂市場帶來怎樣的新行情?相關金融產品風險是否可控?在回調的大趨勢下,人們又該如何進行收藏呢?且看記者的調查采訪。
為拉動需求 金融領域不斷出新招
據《人民日報》報道,去年12月24日,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簡稱“中國藝交所”)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開始上線試運行。作為一家經“國務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檢查驗收的“國字號”藝術品交易所,中國藝交所如何探索相關交易規則,使交易活動更透明、合理、有序?
在經歷“文交所”亂象之后,藝術品交易如何找到為市場所接受的新的商業模式?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鑒定估值流程從“確權”開始,目前只面向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并且盡量從藝術家本人手里直接征集作品,交易模式則以網上平臺、現貨為基礎。據悉,目前這支“國家隊”藝交所有三種交易方式,分別是競價交易、掛牌交易和定向撮合交易。其中,競價交易主要針對大師級藝術家創作的書畫藝術品和工藝美術品,掛牌交易主要針對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及藝術品原材料等,定向撮合交易主要針對特定的買方和賣方需求。
另一則消息則報道,1月10日,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設立的紫砂藝術交易平臺正式上線。記者了解到,該平臺是繼中國原創版畫交易平臺、中國茶票交易平臺后又一新舉措。該中心將對發售標的進行限量認證和提取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認證,全部發售的標的產品均進入中心的市場進行封閉流通,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同類產品在場外銷售。投資者可以直接提貨消費,也可以進行托管收藏,還有贈與、回購等退出方式。
資深工藝品策展人譚偉彬在接受采訪時認為藝術品和金融結合是未來的趨勢,但重點是一定要保真?!霸诖酥?,廣州某藝術品機構也曾探討過把本土的藝術品如石灣陶、端硯、廣彩等與金融結合起來,但一年多過去了,仍未有下文?!睋槿耸客嘎?,這主要是擔心投資方不敢贖回。
紫砂市場冷清 金融救市有難度
值得關注的是:前幾年紫砂行情暴漲,資本市場的“大鱷”們也終于按捺不住出手了。去年12月30日,興業發行成立“興業信托·紫玉金砂天甲1號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號稱“國內第一支紫砂壺藝術品的信托計劃”,且與以往的融資類不同,屬于主動投資型管理類。產品項目期為3年,規模1800萬元,分兩期募集。產品結構由優先級、中間級、劣后級組成,投資比例6∶2∶1。興業信托表示,該產品主要投資“學院派”工藝師。有信托分析師指出,該產品為優先級投資者設置了2∶1的資金安全墊,并由簽約工藝師購買產品中間級份額,算是一種新的嘗試。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金融救市目前來看似乎作用不大。以紫砂市場為例,在去年大大小小的茶博會及各種工藝品展覽會上,雖然打著“宜興名家紫砂壺”、“國際藝術大師名壺”等字樣的小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紫砂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卻不多。生意冷清時,賣家百無聊賴,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聊天、打牌。這些壺的作者都掛了一長溜的頭銜,作品的存世量也不知道有多少,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此外,一些住宅小區的流動攤位里也進駐了“宜興名家”,如同滿街的“景德鎮陶瓷展銷”一樣做起了街坊生意?!斑@些產品大多是機制的,大批量生產,買家用來泡茶還行,根本談不上收藏?!辟Y深藏友楊先生表示。
記者走訪芳村市場時看到,前去選購紫砂壺的人也不多,整個市場略顯冷清?!叭ツ甑目傮w銷量下降了一到兩成。因為送禮的少了,自用的多了,所以中低檔的壺銷量還稍微好一點,高檔壺受沖擊較大?!鄙碳抑芟壬嬖V記者,“而近年拍賣市場跟前幾年相比也降溫了,盡管偶爾出現近千萬元的高價,但已冷靜很多?!?br/>
“低迷時應該最能體現真藝術?!弊T偉彬表示,退潮時,某些只有職務而實際水平欠奉者的作品價格出現松動,某些機構一味鼓吹作者的職稱,并以此來定價,是在誤導收藏者。而過分關注材質的稀缺而炒高價也是種誤區,因為紫砂原料雖然珍貴,但還不至于馬上枯竭。此外,有些刻有大師名字的作品其實是別人代工的,行家對這部分的需求也小了很多。周先生則認為,名師所制的頂級紫砂壺已在拍賣市場被推至高位,短時間內很難再超越,回調是必須的。
回調大勢下 如何玩轉收藏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收藏年會發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陶瓷、玉器和紫砂位列收藏者關注度前三甲。收藏當代工藝品最為看重的因素分別為:原創性占28.36%,真偽占14.71%,藝術性占13.83%,實用性占3.5%,品質占12.23%,投資性占10.08%,性價比占9.16%,藝術家知名度占4.8%,流通交易渠道占3.83%。由此可見,原創性、作品真偽以及藝術性是收藏家較為關注的因素。此外,優秀工美大師作品、個性化定制作品、裝飾性及實用性兼具的作品、中青年工藝美術師的作品及一些禮品類作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關注。
“名家作品是用來顯身份、撐場面的,搞收藏的人總得有幾件壓得住陣的寶貝,在圈子里才有面子和地位。而個性化定制逐漸流行,也是藝術品生活化的大勢所趨?!焙壬治龅?,“今后評選工藝美術大師的權限也下放了,業內都在說‘大師’的頭銜今后或許不那么管用了,更何況同一作者的東西本身也分精品和應酬之作,不能一概而論?!彼€建議普通愛好者可從當代工藝品美術品的小件入手,再通過不斷學習、看展,與自身藏友和藝術家多交流,慢慢提升自己的審美格調,整理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玩轉收藏與價值投資的新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