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收藏等風來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1-20]
琉璃,中國古代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段饔斡洝分械纳成褪且驗榇蚱埔恢涣鹆ПK而被貶下天庭的。
2013年歲末,一場琉璃專場拍賣會在北京舉辦。雖號稱“中國琉璃第一拍”,但最終參拍的147件現代琉璃精品只成交了一半多,成交金額不足200萬元,成交價最高的一件只拍出了36萬元的價格。對于這個結果,主辦方“人立琉璃藝術館”的負責人焦新不太滿意:“這么好的作品拍不上高價,可惜!”
本場拍品由全國琉璃行業專家認證審定,歷經數月從800余件作品中精選而出,作品類別包括琉璃燈工、微雕、內畫鼻煙壺等名家琉璃當代精品。在拍賣現場,猶豫再三遲遲難下決心舉牌的吳先生告訴記者:“參拍的作品制作工藝確實巧奪天工,但一想到材質是身邊司空見慣的玻璃(1248, -9.00, -0.72%),跟圈里人經常談論的玉器、瓷器等相比大相徑庭,根本算不上名貴,總感覺收藏價值、升值潛力不大?!?br/>
吳先生的話代表了當下相當一部分藏家的觀點。近幾年,相對于古玩、書畫等藝術品的熱炒和暴漲,琉璃器物卻一直波瀾不驚,在中國的收藏市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價格水平和漲幅仍顯得滯后。
“琉璃藝術在西方是主流收藏項目,百萬歐元起拍的隨處可見。而中國雖有數千年的琉璃發展史,但卻一直難以吸引收藏界的目光,甚至明珠暗投,被一些人誤讀為工藝品?!敝袊沼貌Af會理事長孟令彥認為,很多人對于琉璃制品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使用的玻璃器物上,以至于忽略了它自身真正的價值?!爸夭馁|,輕工藝,這是收藏的一大誤區。更何況,琉璃不等同于普通玻璃,材質本身也身價不低?!?br/>
市面上的琉璃制品一般分為西洋琉璃和古法琉璃。西洋琉璃主要以歐美制作工藝最佳?,F在,在國內古法琉璃制作工藝方面傳承有序的,當屬山東博山。
古法琉璃工藝的關鍵就在一個“吹”字,所以北京人都把干這一行的稱作“吹料活的”。明萬歷年間,山東博山地區的料器制作已經十分興盛,并流傳到北京。
孟令彥告訴記者,單就材質來說,按照古法燒制的琉璃本身就價格不菲,這主要是因為古法琉璃材料特殊,制作工藝相當復雜,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制作過程就要花費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像金銀制品可以回收重新打造,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
就拿博山琉璃中最為貴重的色料之一“雞油黃”來說,它的配方非常復雜,有鉑金、黃金等貴金屬,需要精心調配。一爐的成本少則十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出爐后,“雞油黃”瞬間成色,能得到一件色如雞油、潤澤如玉的“雞油黃”料器堪稱奇跡,即使經驗豐富的爐工也有“十爐九不成”之說。
“雞油黃”工藝曾一度失傳,后歷經數十年反復試驗,終于在2007年重新恢復制作出“雞油黃”琉璃料器,曾轟動一時。
“雞油黃”傳統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孫云毅介紹說:“燒制‘雞油黃’的分寸、火候非常難以把握,一半靠經驗一半還得憑運氣。在博山,有很多因為制作‘雞油黃’不成功而最后關門破產的作坊,去年6月到8月間,我燒制的‘雞油黃’全部報廢。所以,收藏到一件純正的‘雞油黃’實屬不易?!?br/>
對于國內琉璃制品的價值,焦新認為:“目前,無論是玉器、瓷器還是書畫價格都已經很高了,而內地藏家和機構的藝術投資需要卻與日俱增。我相信,琉璃藝術很快會成為國內藝術市場的主流。這是因為琉璃技術和工藝的門檻較高,真正大師級的琉璃藝術家不多,優秀作品更少。琉璃藝術品在國內藝術市場剛剛起步,未來的發展值得藏家期待?!?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