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功甫帖》真偽爭論激烈 鑒定專家或未見原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30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蘇富比拍賣的這件拍品,曾見之于張珩《張蔥玉日記·詩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徐邦達贊揚其“神采飛揚”,為“上品”。

      近日,這場有關蘇軾《功甫帖》真偽的爭論已然沸騰,國內外的許多專家高度關注。

      昨天,國內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提供他發現的線索,他再次翻閱張蔥玉和徐邦達二位鑒定專家的鑒定意見,并且考證了語境,發現其中很多問題值得推敲:張徐二賢是否看到過原件?未必如蘇富比拍賣行說的那樣板上釘釘。

      張蔥玉

      《張蔥玉日記·詩稿》(張珩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中,1940年2月4日的日記(第130頁)上面寫道:“(韓)慎先北平詒書,寄示東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異帖》、《道祖帖》,又陳俊卿、李壽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萬元。中間《功甫》、《章侯茂異》二帖最佳,《道祖帖》真而不精,又破損太甚?!豆Ωμ凡啪抛?,若與《太簡》為匹,則真屬雙璧矣?!?br/>
      該人士認為,這段話反映出,張蔥玉看到這張帖時,26歲(張蔥玉,1914-1963年)。而到了后期,張蔥玉先生一生所見名跡皆錄于《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太簡》即米芾的《蘇太簡帖》,收錄書中,然而與之并美的《功甫帖》缺而不錄。這是為什么呢?可見張蔥玉先生在最終輯錄時,此件作品值不值,心里有準,不敢貿然取舍。

      其次,這位名為慎先的人,是否甘冒這么大的風險,在戰亂中從北京“寄”往上海如此珍貴的字帖?同寄的里面不但有蘇東坡的帖,還有米元章的帖?值得懷疑。

      再者,從《張蔥玉日記·詩稿》的若干影印照片可見,日記里沒有句讀。所以日記也可以這么標注句讀:“(韓)慎先北平詒書,寄示東坡《功甫帖》,元章《章侯茂異帖》,《道祖帖》,又陳俊卿、李壽朋二札子,影本,索值二萬元?!?慎先的意思就是,《功甫帖》等三帖加上二札子都郵寄來了影印本,供張參考下,2萬元可買??少I的對象絕非影本,而是原件。日記里記錄著1941年3月14日張蔥玉“以二千購東坡墨竹軸于友慶”、1940年1月6日他以350元購明代周天球《云山》卷,可見當時書畫價格。蘇軾的畫只有2000元,對2萬元開價已經高了,所以沒買,自然沒有見到實物。

      徐邦達

      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過眼要錄》(故宮博物館編,紫禁城出版社)中324頁提到,“《書畫鑒影》著錄《蘇米翰札》,計四帖,東坡行書《劉錫勅》是明人偽筆,不錄,《功甫帖》為第二幅,雖只九字,極為神采。米芾二帖,一為《得書》,一為《惡札》,均真,見下錄?!?br/>
      該人士認為,徐邦達先生在論述《功甫帖》時,并未如鑒定其他幾帖那樣,明確指明真偽,而是引用了翁方綱的原文以描述其神采,這一細微的差別不容忽視。老先生顯然使用了“春秋筆法”表明其不能貿然決斷的態度,治學之嚴謹,結論之審慎,真值得現在的收藏家學習。而未判真偽原因,極有可能是未見實物。

      且徐邦達先生記述《功甫帖》時,寫了“紙本,小頁,尺寸失記”和“《功甫帖》,楷書,一頁,藏處不明”。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