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發現南宋史氏墓志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25]
人民網3月10日電 最近,鄞縣東錢湖鎮橫街村烏竹坪山林中,出土了南宋丞相史浩父親史希道墓志銘。史氏是南宋時期的望族,有“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五尚書,七十二進士”之稱,聲名顯赫。
據寧波市長期從事文物研究的楊古城先生等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浙東地區出土的官銜最高、最有歷史價值的墓志銘,對于研究南宋時期民俗、政治、經濟、文化、雕刻藝術等諸多學科,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
這塊墓志銘距今已有876年,高75厘米,寬59厘米,厚10厘米,質地為茄紫色的梅園石。正面刻有隸體“宋故史希道墓志銘”8字,背面刻有小楷體“四明有賢士……”等字句,縱向21列,全文約650字,詳細記載了史希道的生、卒年月日、生平重要事跡。
《鄞縣志》記載,史希道,字師仲,死亡時其兒子史浩當時年僅20歲,由母親洪氏夫人教學,后來史浩當上丞相,孫子史彌遠、曾侄孫史嵩之也當上丞相……大批史氏望族高官顯貴興旺發達。
據楊古城先生考證,該墓原屬平民墓,但后來史浩等顯貴后,才有大規模的修葺,并增補石象生。
與墓志銘一同發現出土的還有一墓碑,刻有“史氏祖塋,累贈太師越國公希道府君,累封越國夫人洪太君”字樣。
據橫街村主任畢忠康介紹,早就聽祖輩人傳說史浩丞相墓就在橫街村一帶。為此,該村村民長期在山上留意搜查,以便為今后旅游資源開發鋪墊。當去年12月底時,有村民在一處已被盜的古墓中,發現了被丟棄的這塊墓志銘。
?。吃拢橙?,筆者聞訊后實地察看了烏竹坪、金夾岙一帶古墓。畢忠康村長介紹,這里已發現五處古墓有明顯被盜、破壞痕跡。有的是在“文革”期間破壞的,有的是近年來被不法分子盜掘的。
楊古城先生說,南宋東錢湖石刻群、廟溝后橫省石牌坊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是史氏望族的直接遺存文物。如今,橫街村一帶史氏古墓,潛在文物價值巨大,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和保護 并采取相關措施。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