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機構收藏已成市場中堅力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24
    國內藝術圈近期有兩個熱點話題:一是萬達集團在佳士得紐約拍賣夜場,以約1.72億元拍下畢加索名作《兩個小孩》,開啟了萬達的西方藝術品收藏之路;二是今年內地秋拍唯一一件成交價過億元的拍品黃胄《歡騰的草原》被寶龍集團競下,寶龍集團還透露,未來將在上海計劃開設一個私人美術館。這兩個熱點事件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企業收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開始高調涉足藝術品收藏和投資領域,可見中國正在形成企業收藏熱,藝術品收藏從以往的個人愛好正逐步發展成為機構行為。在日前舉行的2013上海國際收藏論壇上,上海國際文化傳播協會、新藝經藝術研究院發布了聯合研究調查出品的《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該報告分析了目前國內機構收藏的現狀和問題,并指出,未來會有更多由企業作后盾的機構涉足藝術品收藏,而且收藏的廣度和深度都會迅速延伸。

      機構收藏已成市場中堅力量  

      部分企業收藏回報率高于主業  

      近些年,由于藝術品價格連續多年大幅上揚,投資和收藏藝術品所需要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傳統藏家或者單一收藏者的實力已經不足以涉足高端市場,藝術品市場投資收藏企業化、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據了解,在中國收藏家協會注冊的5000多名正式會員中,企業家約占20%,并且正在申請入會的企業家仍絡繹不絕,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的60%以上。擴大企業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廣告公關行為、合理避稅等理由成為刺激企業進軍藝術品市場大量購買、收藏藝術品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2012年,我國的機構收藏發展速度較快,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中越來越重要的參與力量。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國內的企業收藏資金增幅較大,全年大約在450億元左右,涉及的領域也很豐富,除了傳統的藝術品類,當代藝術的收藏比例明顯增加,并開始出現針對外國藝術品的企業收藏?;钴S在北京、上海各大拍賣場上的買家,70%以上都是企業家。機構收藏已經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中堅力量,特別是企業收藏,已成為一些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資回報率甚至高于其主業。以湖南電廣傳媒為例,其藝術品經營年營業收入約4.2億元,利潤約3.4億元,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營收入比10.38%。

      該報告認為,有別于個人收藏行為,機構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統性、專業性、大資本等優勢,能夠更大程度上推動整個藝術品行業發展,推動藝術品金融化。此外,機構收藏還會推動國家免稅捐贈等文化政策的完善,并推動收藏與學術結合,成為美術史的沉淀者,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藝術生態價值評估。而對企業來說,收藏藝術品除了能夠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更能讓企業的文化和精神核心有所提升。

      此外,報告還指出,不同于國外的藝術品市場主要是由龐大的中產階級支撐,中國幾乎沒有這一階層。隨著以企業收藏為代表的機構收藏的快速發展,未來藝術品市場兩極分化的特征可能會更加明顯:頂級藝術品的價格會越來越高,中低端藝術品的價位反而會較為平穩。

      起步階段 機構收藏存在若干問題  

      根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2-2013》,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中主要行業的市場規??傆嫗?778.47億元,其中藝術品市場2104億元,是兩個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的行業門類之一,在九大類的文化產業中排名第一。2012年,我國藝術品市場規模為1784億元,繼續在文化產業中占據較大的比重。分析近些年機構收藏興起的大背景,《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認為,金融資本與藝術品市場之間的融合加速,資本的介入為藝術品市場注入了資金動力,為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然而,目前國內的機構收藏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少業內人士均表示,雖然近兩年機構收藏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但卻有些混亂。對此,報告指出,國內現階段的機構收藏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國內很多機構的收藏意識還沒被完全培養和激發出來,很多機構還沒有認識到機構收藏對于企業品牌和企業文化宣傳推廣的重要性。

      其次,國內企業收藏亟待專業化、制度化。報告認為,現在國內機構收藏處于“收”的階段,還遠沒有達到“藏”的階段。如果僅依靠機構負責人的喜好選擇收藏某一類型的作品,或是僅憑一兩位專家的幫助來收藏,恐怕不能建立好機構收藏的體系。機構收藏必須在收藏藏品、藏品策劃、藏品管理等方面更加專業化。

      再次,學術性亟待加強。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了機構收藏的企業或集團,還沒能對收藏的作品進行系統、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有的收藏企業可以短短幾年內花費數億元資金收藏藝術品,卻舍不得拿出其中的1%進行理論研究的贊助。

      最后,目前國內的機構收藏,尤其企業收藏,大部分沒有向社會公眾開放,而企業收藏公共化,才能吸引社會公眾廣泛的關注與參與,使企業事業變成一個公共性的事業。報告建議,對于一些目前還不具備成立美術館條件的企業來說,可以通過舉行藏品展覽等方式,與公眾進行文化資源的交流和分享。

      此外,報告還認為,目前國內對于機構收藏還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相比國外對于機構收藏可以免除部分企業所得稅,國內還缺乏相關政策,這可能會妨礙機構開展藝術品收藏的熱情。因此,盡快出臺與機構收藏相關的配套發展政策是必要的。

      企業美術館時代正在到來

      雖然早在十幾年前國內已有機構介入藝術品收藏,但畢竟只是個別行為,沒有制度化。近年來,我國的機構收藏,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和個人財富的增長等積極因素的共同促進下,不僅在收藏的數量、品質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在專業化運作和團隊化服務上也在積極探索。但從私人零散的收藏轉到機構收藏、公共收藏,還需要制度層面的配合以及觀念的深層轉變。   《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分析近年來大量涌現的民營非營利性美術館的藝術品收藏,認為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國內在促進社會捐助制度和免稅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民營非營利美術館在藝術收藏上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內民營非營利性美術館的藝術收藏,大多仍依靠社會性的資金捐助和藏品捐助,因此相關政策的從速出臺將是突破瓶頸的關鍵所在。

      報告提出,機構收藏是藝術品收藏的重要參與力量。對于機構和其背后的企業而言,藝術品收藏不僅是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有效手段,而且關系到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建設。報告預測,隨著國際經貿的發展和全球化的競爭,以及國內企業對于國外企業收藏的成功經驗認知度有所提高,國內機構收藏將方興未艾,企業美術館時代正在到來。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