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用廢鐵絲編成太和殿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4-02]
廢鐵絲除了回收煉鐵還有什么用?到過薛晨光師傅家中的人會驚訝地發現,它們能變成故宮太和殿、頤和園佛香閣、長城烽火臺,還能變成車輪能轉動的自行車、能左右擺尾的紅鯉魚、會拳擊的袋鼠、節節盛開的喇叭花……在本市眾多的民間手工藝人中,薛師傅堪稱“鐵絲編”第一人。薛師傅至今已經用廢舊鐵絲編出建筑、動物、植物以及日用品100多種,大大小小的作品數以千計,使用的鐵絲就有400多公斤重。
今年55歲的薛師傅,原來是航天部1院的汽修工人,后來又在北京大件廠任修理工。從小對機械裝備就有特殊興趣的他,8歲就曾用粉筆、木頭等材料雕刻作品。后來,薛師傅多次在博覽會上看到有竹編、草編工藝品,就想到鐵絲,他想,用鐵絲編制工藝品原料簡單,還易于保存。于是,從10多年前起,薛師傅開始用廢鐵絲編制工藝品,平時看到什么有意思的東西,記下模樣,回家后找來廢鐵絲就開始編。不用模型、不用圖紙,全憑一把尖嘴鉗子。
在薛師傅的小屋里,像這樣的“鐵絲建筑”真不少,古建筑中的飛檐、斗拱、臺基,薛師傅都能用鐵絲編出來。工藝美術學院的專家們聽說后,專門取走30多件作品去研究,并稱贊薛師傅的手藝實在精湛!
說起自己的手藝,薛師傅沒覺得有什么了不起。他還打算繼續多編些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不過,他也有點小苦惱,就是他家里已經堆滿了鐵絲工藝品,新作品快沒有地方放了……(杜鵑 馬晨)
北京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