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件東北考古文物首次亮相 呈現早期“東北文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11]
長春12月10日電 (陳博宜)千余件考古發現的文物10日在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集中展出。專家表示,此次展出是這些珍貴文物首次與普通觀眾見面,用“歷史的碎片”呈現了早期東北人的生活和文明。
據了解,此次展出的千余件展品均是吉林大學收藏的藏品,運用遺址介紹的方式展示了東北考古三大階段(舊石器、新石器和青銅時代)的石核、石片、陶碗、人骨、動物骨等文物。
“這些文物填補了東北地區‘人’的空白,對研究東北早期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奔执髮W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方啟說,這些文物距今有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將中國東北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大幅提前。
方啟介紹,根據文物推斷,早在距今幾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東北地區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并且已經擁有非常成熟的工藝和燦爛的文化。
根據發掘出的文物,研究人員甚至發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東北地區的人類就已經與現在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等地域生活的人類有生活和文化上交流。
據介紹,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中國邊疆及毗鄰地區的古代人類、文化與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目前,該中心已經在東北地區發現了百余個舊石器時代文物發掘地點。
方啟表示,通過不斷發現的文物,考古人員正在一步步揭開東北地區早期人類生活和文化的面紗。(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