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張大千等真跡首現長春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28]
昨日,《自然的吟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花鳥畫精品展》在吉林省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76幅花鳥畫,以明清以來的花鳥畫精品為主,即日起至明年2月25日,市民可前往省博免費參觀。
本次展覽是館際之間的交流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從1萬多件館藏書畫作品中,挑選出明清至近代具有代表性畫家的畫作76件來到長春。明“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蘭花,“清四僧”之一石濤的松柏、“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孫克弘的秋菊、張大千的工筆照殿紅等作品,在本次展覽中將一一展出。
據介紹,中國花鳥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它浸透了深厚的人文精神?;B畫已不是簡單地對自然的摹仿,而是要傳達一種境界、一種詩意,表現作者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是畫家心靈的依托,情感的再現。明清以來,花鳥畫的發展與變革在繪畫史上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使花鳥畫成為比山水畫更容易傳達內心情感的天地。以徐渭、陳淳為典范的潑墨寫意手法,為花鳥畫注入了更多的文人畫的意味,對后世影響極大。
清早期,以四僧為代表的遺民畫家,以荒寒、率意的用筆,排遣心中的積郁,在畫中融入強烈的個人情感。至“揚州八怪”,倡導標新立異、抒發個性的創作理念。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海派”,把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大寫意水墨畫技藝和強烈的色彩相結合,形成雅俗共賞的新風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