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什么樣的藝術品才值得收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19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身邊的“大師”似乎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那些稍涉筆墨者,已經不滿足于當“蝦王”、“牡丹王”、“貓王”了,最近潮流興“文人畫”,畫家只畫寥寥幾筆就自稱是文人畫,而嘗試跨界的作家、演員、政府官員的作品也全戴上了文人畫的高帽。

      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畫?這跟“文人”一樣,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的概念。它追求的是一種畫外的工夫,強調的是人文情趣的品位與文化意蘊。

      追溯文人畫在中國的嬗變之路我們發現,從其發生、發展,至元明以后漸成中國繪畫的主流,對它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到了近代,以徐悲鴻為首的“海歸派”試圖用寫實的理念對文人畫進行改造;而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等則以繼承文人畫的傳統為主,拓展視野,立意改革,為進一步發掘文人畫中的優良傳統做了有益的探索。

      對于文人畫這一文化遺產,我們更關注的是它的現代性意義。在社會發生翻天覆地巨大變化的今天,文人畫還有沒有弘揚光大的必要?什么才是它的優秀基因?《名家話收藏》本期力求探索文人畫的精髓,梳理其脈絡,知其利弊,明其主旨,把握其現代性意義,以期對收藏有所裨益。

      “文人畫”成為萬能擋箭牌

      趙利平:研究中國美術史,文人畫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對文人畫的認識,可能很多人印象中第一個跳將出來的字眼就是“雅”。但最近幾年,文人畫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無論畫得好不好、雅不雅,都先自稱文人畫,這讓初涉收藏的人很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畫?

      劉斯奮:現在畫壇的確有這么一個現象,特別是到北方走一趟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喜歡說自己畫的就是文人畫,文人畫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很時髦的帽子。

      周國城:現在真正懂文人畫的人少之又少,關于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似乎還一直沒有理順。很多人和我討論過,說蘇東坡畫的那幾筆竹子,沒什么了不起。的確,竹子誰都會畫,但蘇東坡本身是一個大文豪,修養深。他對竹子、筆墨、書法的理解遠遠超過一般人。如果把隨便畫兩筆就說成是文人畫,那就是對文人畫的錯誤認識,也反映出當前國民整體美術教育水平的某種欠缺。

      劉斯奮: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風氣的變化。如果是在以前,誰都不會把文人畫當帽子來戴。最近兩年出現這個趨勢,我想和中國傳統文化回歸,還有文化自信心的回歸有著內在的聯系。

      趙利平:如何正確認識文人畫?

      徐志興:宋代的蘇東坡最早提出了“士夫畫”的概念,到明代,董其昌則大力提倡“文人畫”,他對文人畫已經有了很明確的闡釋。

      我認為文人畫有下面幾個特點:第一,是以“道”體畫,從道的高度來認識、體驗、闡明并充分發展文人畫。南北朝時期,宗炳提出了“澄懷觀道”的概念,澄清自己的胸懷,量周沙界,心包太虛,這樣畫家的意識才能和大自然融合,天人才能合一?!俺螒延^道”從道德經的角度上來講,無為而無不為,能夠自然而然表現繪畫,表現畫家的情思,表現畫家所觀察的對象,這實際上就是道。

      第二,文人畫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寫意”,以意入畫?,F在有些人對于寫意的理解我認為是錯誤的。他們認為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好像這就是寫意,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畫家的“意”要和大自然相合,和大自然的規律相合。

      第三,“詩畫合一”。蘇東坡評王維的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認為這是千百年來對文人畫一個非常精辟的概括。文人畫強調“大象無形”,強調“取之象外”,強調以意造境。

      第四,文人畫要求“以書入畫”。書畫皆以筆線造型,同出一源。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元趙孟頫有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庇纱丝芍?,一位畫家如果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是斷難畫出有書卷氣的好畫來的。

      趙利平:看以前的文人畫,似乎大多數畫家都是郁悶、不得志,他們內心壓抑太多,需要抒發。

      劉斯奮:董其昌就不郁悶,黃公望則是與世無爭的心態。

      徐志興:文人畫暢神抒情,不一定非要郁悶的時候才畫得出來。就像趙孟頫,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藝術當中,他通過文人畫抒發情感,表現自己對中國畫的美學取向。

      我覺得中國畫的美從孔子時代就奠定了,那就是“真善美”,后來的文人畫都是以“真善美”來奠定基礎的。真善美如何表現呢?它需要畫家的情、意、神和客觀事物相融合在一起才能表現出來。就像鄭板橋畫竹子,他的題畫詩就寫到“疑似民間疾苦聲”,他聽到竹子的聲音就好像聽到民間疾苦的聲音,一枝一葉總關情,這說明他是關心勞苦大眾的,他的繪畫不單純是一種筆墨游戲,他通過筆墨表現的是他的情。在他看來,竹子是高潔的、積極向上的,人也應該如此。這就是中國古代強調的“天人合一”,是文人畫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如果從王維開始,把各個朝代主要的文人畫畫家排除在外,那么中國美術史恐怕就缺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豐富內容。

      文人畫VS院體畫

      趙利平:與“文人畫”這個概念相對應的是“院體畫”,對這兩種繪畫形式的爭論從古至今一直沒停過。從目前藝術品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來看,價格最高的是齊白石等人的文人畫,但名氣不高的文人畫卻很難得到市場的承認,反倒是相對“匠氣”的院體畫更好賣。

      劉斯奮:院體畫,我想絕大多數人都能欣賞,而文人畫想人人都能欣賞就比較難,即使是齊白石、黃賓虹的作品,如果不是他們的藝術地位已成為定評,恐怕照樣沒有多少人要。拿一張工筆畫和一張寫意畫讓老百姓挑選,絕大多數人選的還是工筆畫。因為對于超越技術層面的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總是不容易被廣泛理解和接受。但一部藝術史的“高度”,卻恰恰是由這一部分藝術家支撐起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追求廣度往往必須放棄高度,而若立志追求高度,就不必太注重市場。

      趙利平:文人畫和院體畫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劉斯奮:院體畫最初是為了滿足王公貴族的審美需要而產生的,畫面富麗堂皇,作畫認真仔細,還一定要偏寫實,這三大特點就形成了院體畫的主要特征。

      院體畫的局限在于其創作模式的固定化。朝廷網羅的院體畫畫匠肯定也是民間的優秀人才,但他們一旦進入畫院,勢必要迎合王公貴族的審美趣味,個性發揮空間受到擠壓,結果整個畫風就不知不覺趨同了。技術上確是精益求精,甚至令人嘆為觀止,但較少創新和突破也是事實。它不像文人畫能夠了無拘束,發揮個性,大膽創新。兩相比較,院體畫可說是更偏重“技”,而文人畫更偏重“道”。當然文人畫決不等于可以亂畫一氣,而是絕對需要更高的藝術天賦和原創能力,不可以濫竽充數。

      徐志興:但在藝術的提升上,院體畫也是功不可沒的。就像戴進、吳偉,他們的繪畫也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不能說毫無價值。潘天壽在吸取古代繪畫精華的過程中,對馬夏的院體畫就情有獨鐘,他認為南宗和北宗如果各取其長,豈不是更好?所以繪畫有時候也應該取長補短。

      趙利平:現在院體畫和文人畫的界限好像不是很明顯了。

      劉斯奮:院體畫本來就是體制內產生的,肯定要受到體制的制約?,F在時代不同了,思想比較解放,在畫院里的畫家也完全可以畫大寫意,雖然也有一定的制約,但是相比古代的制約要少得多。

      徐志興:的確是時代變了,你看浙江美院出了潘天壽,中央美院出了李苦禪、李可染,這些都是大寫意的高手。

      周國城:但大寫意很難拿到專業美展的大獎。當然,我也不是說那些拿金獎的畫就不好,這些花了幾年工夫畫出來的一幅作品自然有其優點,但是這樣的作品,畫家一輩子能夠畫出多少?一個畫家如果一輩子不能留下大量的作品,這樣的畫家是難成大氣候的。例如,齊白石、吳昌碩等,他們有現在這么高的地位,絕對不是因為他們的一兩幅代表作,而是他們的整個藝術人生。所以現在很多美展上獲獎的青年畫家,大家經常都記不住名字,就因為除了獲獎的那一張畫,他們能讓人記住的作品實在太少了。

      文人畫面臨消亡還是前途無量?

      趙利平: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在社會發生翻天覆地巨大變化的今天,文人畫還有沒有弘揚光大的必要?它是否還具備現代性意義?

      劉斯奮:“文人”作為曾經的一個社會階層已經消亡,現在已經不可能產生以前那個時代的那種文人了。以前沒有一個畫家從小就想當一個文人畫畫家的,他們想的都是飽讀詩書,通過科舉入朝為官。后來一些科舉沒考上的人就開始畫畫了,當官了的在業余時間也畫畫,他們的文化底蘊是從小就積累下來的,不僅書法要寫得好,儒家經典、詩詞歌賦更要爛熟于心,現在這種人在美術界不能說沒有,恐怕也很少了。所以我們現在談文人畫就不要強調身份,而是要就傳統來談。

      首先,文人畫的精神是完全可以繼承、發揚的。譬如深厚的文化素養,琴棋書畫的積累,現代人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又譬如在精神方面的哲理思考,形而上的追求,現代人也是可以培養的;最后是文人畫的創新精神、個性發揮,這也是現代人所追求的。如果能繼承到這些,就繼承了中國文人畫的優良傳統。至于怎么畫,我倒不主張一定要詩書畫印全部精通,精神相比形式來得更加重要,我覺得這就是當代文人畫的精神。

      徐志興:沒錯,現在要繼承文人畫,就是要繼承文人畫的優秀傳統。但現代人的文化修養是普遍偏低的,真正能夠讀完“孔孟老莊易經”的人恐怕很少,能夠對中國美術史有所研究的人恐怕也不多。如果不繼承,就說我畫的就是文人畫,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F在有些人題字都可能寫錯字,畫畫連技法都不熟練,那就更加談不上文人畫了。文人畫的“技”是近于“道”的,只有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運用自如。

      文人畫要走向現代,在原來文人畫的基礎上就必須有所創造、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才能把中國的繪畫往前推,如果只是簡單地重復、臨摹,那沒什么意思。說到底,我覺得文人畫指的就是繪畫要有豐厚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內涵,這是中國繪畫藝術能夠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什么樣的文人畫才有收藏價值?

      趙利平:現在自我標榜的文人畫太多了,什么樣的文人畫才值得收藏?

      徐志興:作品一定要具備“真善美”這三個標準。

      劉斯奮:首先要多看,多讀。讀進去,把它讀懂,特別是多研究那些已經有定論的文人畫畫家;第二,要多比較。辨認冒牌貨只要把它同那些已有定論的文人畫畫家進行比較,高下真假立見;第三,多咨詢懂行的人的意見。

      周國城:注重從書法、篆刻、詩詞等各方面進行錘煉和提高的書畫家,也許能成為以后的“齊白石”、“吳昌碩”??赡墚斚滤⒉灰瞬毮?,但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后,在美術史上留名的反倒可能是這些詩書畫印全能的畫家。舉黃賓虹為例,他去世前將其幾千張作品都交給了王伯敏,說這批作品會在五十年后被世人所欣賞推崇,因為他的審美超前了五十年。

      趙利平:就像前面所說的,當代的文人畫市場好不好,關鍵是看畫家本人的名氣大不大。我們身邊有沒有可能存在像凡·高那樣的、若干年后才成為大師的人物?

      劉斯奮:有這樣的可能,歷史上一些有創造性的、超前的作品總是難以得到當代的承認,若干年后價值才得以顯現。就像西方的印象派,出現初期也是遭到排斥的,直到個性解放之后才得到認可。

      徐志興:就像黃秋園,他只是一個銀行的小職員,在世的時候,他的作品連縣里舉辦的展覽都進不去,一點名氣都沒有。直到后來他兒子把他的畫拿到中央美院展覽,被李可染看了之后評價極高,說“我很敬佩黃先生的畫,愿意用自己的畫來換黃先生的畫”,至此黃秋園才得到了重視。

      又好像吳鎮,“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之一,他在世的時候也是一直不得志,他的畫根本沒人要,門可羅雀。他的鄰居盛懋也以賣畫為生,但盛懋的畫非常暢銷,門庭若市。吳鎮的夫人就埋怨說:“你看人家的畫賣得那么好,你怎么回事???”吳鎮說:“二十年后不復爾?!惫欢曛?,吳鎮聲名鵲起,而盛懋的名字則很少人知道。

      所以真正的收藏家要對藝術有全面的了解,如果對畫史、畫論都一無所知,欣賞就是一句空話。不要只以一個賺錢、謀利的心態買畫,換一個欣賞、學習、提高的心態,這樣才能真正收藏到好的作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