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798藝術區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先鋒實驗藝術云集,各種干擾因素,以及798物業管理公司追求利潤的行為更是加劇了798向文化商業區轉化的速度,那798還會是畫廊的首選嗎?如今的798藝術區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先鋒實驗藝術云集,充滿了探索創新氣氛的前衛藝術聚集區,充斥其中的是隨處可見的飯館、藝術衍生品商店、服裝店、咖啡館,而北京朝陽區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規劃以及798物業管理公司追求利潤的行為更是加劇了798向文化商業區轉化的速度,那798是否還是畫廊的首選,798是否還需要資深當代藝術畫廊來提升它的內涵?現在的798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地標。
記者:對于很多畫廊來說,北京可能不是首選的入駐地了,有些可能會去香港再開畫廊,也有可能會去上海,像北京、上海、香港或者其他某些地方您覺得哪些更適合畫廊入駐?
蕭富元:其實香港,包括上海都不是最好的,從我的角度來講不是最好開畫廊的場所。我覺得北京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北京的798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我現在在考慮的問題。因為798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一個功能,而且當地要把它做調整的時候,這些人不一定會到798了。因為以前是外國人來,他有一個目標,我來的就是798嘛。但是現在因為都是當地人購買,比如說都是北京人,北京人要買東西,我不一定到798,我可能選擇在更方便的一個地方。
實不相瞞,我從去年就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因為798的房租越來越貴。它的功能越來越衰退,講得不客氣些,我們畫廊就是幫798在撐這個場面。那798也沒有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資源。
房方:其實在哪兒都能開畫廊,大家很崇敬的常青畫廊,在意大利并不是開在中心城市,因為畫廊這種機構本來就不是一個特別公共性的機構,它是服務于少數人、少數藝術家的機構。所以其實在哪兒開都有可能獲得成功。
我覺得再沒錢的人也可以進入畫廊,錢不是經營畫廊的一個必要因素。就像做藝術家,也不一定非得有很多錢,對吧?你可以找到很多辦法做一個便宜的畫廊,但你依然可以做畫廊。所以如果真的是熱愛畫廊這件事的話,不是非得有好多錢才能做。
我再換一個不算直接回答的回答,為什么我們需要學習,我們真的知道畫廊怎么賺錢嗎?你真知道畫廊怎么賺錢嗎?我不知道誰真的能搞清楚一個畫廊怎么去賺錢。我覺得這些關了門的畫廊,他們在開的時候想就沒想好該怎么賺錢,而且他們開的過程當中是否意識到他們剛開始想的是不是有錯,而且是否適時做出了一些合理的調整,我覺得看似這個事挺簡單的,但是不同畫廊都有他們賺錢的門道,而且他們有不同的方式。那一個畫廊應該怎么去賺錢?當然這不是一個標準答案,每個畫廊有他們自己賺錢的方式。那究竟你所經營的那家畫廊,你該怎么去賺錢?因為你所針對的市場不一樣,你針對的藝術家不一樣,你針對的客戶群不一樣,你該怎么賺錢?這都是一個聽起來很基本的問題,但是又很難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有好多人是出于對畫廊該怎么賺錢的非常盲目的想象就開始做了。包括我在內,對于畫廊怎么賺錢,我現在也不能給一個特別有說服力的答案,我需要很長時間去認識這件事。
李蘭芳:798的吸引力并沒有減弱,雖然有畫廊在撤出,但同時也有很多新的畫廊在進入,能留下來的畫廊都是實力雄厚的佼佼者。雖然798存在一些過度商業化的問題,但撤出的畫廊也有不為人知的問題,不能因為個別畫廊的撤出而否定798整體環境的價值。雖然目前798確實非常雜亂,但是除了798外,并沒有特別理想的地域,藝凱旋去年在華貿做過嘗試,效果并不理想,華貿的人群對藝術并不特別感興趣。作為文化產業園區,國家對798有一些扶植政策,對很多畫廊來說仍然是理想選擇。798的房租曾經一度比CBD的寫字樓還要貴,高居不下的房租也使一些實力不濟的畫廊被迫搬走,造成798畫廊的頻繁更替。但是,總要經歷一個淘汰的過程,才能篩選出真正好的畫廊,而且有實力的畫廊不會因為房租問題而搬來搬去。
記者:美國的SOHO區經歷了藝術家租賃、拆遷、藝術家保護、商業、租金飚高、藝術家出走、蛻變的歷程,現在的SOHO區如何?798是否也會步這個后塵?798與美國SOHO地區有哪些相似處和差異?
李蘭芳:二者早期的相似處更多一些,后來SOHO變成了文化商業區,雖然也有一些畫廊,但有不少商場。798的生存環境不同于美國SOHO,以服裝商店為例,除非是自己原創的、民族風格的服裝商店會來798,而SOHO地區有很多名牌服裝店,這種本質和結構決定二者的面貌不同。
798的魅力在于品牌
近幾年,798開始出現一些水墨畫廊,比如太和藝術空間、景峰畫廊,也有些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也開始兼顧水墨,尤其是中低價位青年藝術家作品賣得比較好。藝凱旋的總經理李蘭芳分析,這種現象是因為有新的藏家群體出現,藏家在短的時間內可能并沒有太熟悉收藏的過程,積累經驗就是從簡單的作品入手,藝凱旋有一個青年藝術家培養計劃,培養新的藝術家和藏家,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推廣青年藝術家,做過一些青年藝術家的聯展,其中有些就是關于當代水墨的。作為當代藝術聚集區的798,水墨的入侵、滲透到底在圖什么?又會給798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賈廷峰:798在藝術風格上在悄悄地轉換,我來的時候沒有水墨畫廊,原來人家認為我來錯了地方,這里是雕塑、裝置、油畫的天下,水墨跑這兒來做什么?我就跟他們理解不一樣,從某種角度來說,當代水墨才真正屬于中國當代藝術,別的藝術跟西方的藝術在同一個平臺上的對話條件不夠?,F在很多人在收藏水墨,這個局面已經打開了。原來沒人做水墨,就我一家,現在很多人在做,這不能說明問題嗎?我們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這一點我很得意。給李津做展覽的時候,我建議別人買,人家不買,不聽我的,我就自己全買下來了,當時1萬一尺,人家說你小子瘋了,現在李津作品1萬一尺誰也買不到了,價格翻兩倍了。
但是當時做的時候,沒有人贊成我的眼光,事后中國美術館搞展覽了,國家畫院搞展覽了,終于大家都說,你做對了,沒有人真正去關注藝術,這是最糟糕的。張大千7000萬了,大家都買張大千,我從不這樣干。藝術品有時候恰恰要相反。千萬不要盲目跟風,盲目跟風會要你的命。這方面我感覺到還是有心得跟大家分享,就是堅持做你自己的,不要左右彷徨,懷疑自己。很多人在做水墨,多好啊,這個局面已經完全打開了,不像過去我一個人孤軍奮戰,現在很多人都起來了。
記者:798是當代藝術聚集區,而你們畫廊經營的是水墨,為什么選擇798?在798做水墨有沒有感覺阻礙?
賈廷峰:798品牌的力量。品牌太有價值了。你在國外提別的,人家不買賬的,你提798,搞藝術的都知道。沒出國之前還不知道,現在感受比較強烈,798名氣太大了,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沒兩下子的畫廊是留不下來的,畫廊的專業性越來越強,抗擊打能力越來越強,要不然就被淘汰了,很殘酷的,這是塊兒沒有硝煙的戰場。這是做當代藝術最好的地方。之前有一些美協的藝術家到這邊來展覽,798也歡迎他們,798是向所有藝術家敞開的,但是他們自身要實現當代性轉換,如果連什么叫當代性都不知道,還在搞老一套,那就沒什么意思,跟這個時代沒有關系,798當然不推出了,來了也丟人。
徐航:阻礙肯定會有,來798的人群喜歡的肯定都是那些新鮮的當代藝術,對水墨沒有太多耐心去看,也看不懂。有些人認為這個東西是土的,是過時的,但是我們恰恰要在798這樣的一個時尚中心來展示它,讓人們有機會接觸水墨藝術。藝術北京的時候我們展的都是袁運生的畫,那幾個藝術家都是蠻好的,也都是大師級的,難道不如那些小孩兒畫得好?之所以沒有當代藝術熱鬧,只是因為欣賞者沒達到那個層次,多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所以說搞水墨可以借鑒當代藝術的推廣營銷模式。
798越熱鬧越好?
很多人對于798的不滿在于其日益濃重的商業味和旅游景點式的噪雜,逛798的不是來看畫買畫的,或好奇或體驗時尚趣味,不符合畫廊的經營和定位,為了讓旅游者卻步,甚至有些畫廊采取門票制。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人氣正是畫廊所需要的。
記者:798現在變得越來越商業化、時尚化,變成旅游區性質的這種地方,對于你們的畫廊來說是相得益彰的,還是一種阻礙?
徐航:沒有什么阻礙吧,如果沒有人的話,還做什么生意?798越熱鬧越好,越熱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這個地方假如不熱鬧的話,那些白領或者是那些附庸風雅的人也不會來這里逛。中產階級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群,消費價格在1萬到2萬塊錢之間。這個價格大家容易接受。我接觸的一些白領看不懂水墨,因為他們接受的是偏西化的教育,在年輕的時候喜歡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是國外的東西,到一定年齡,會越來越沉穩,可能就會對書法、水墨這些中國本土的藝術越來越感興趣,也許也會有購買需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人幫他們掌眼,畫廊就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從學術和市場潛力上幫客戶把握,使其購買的作品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記者:現在有些畫廊撤出798了。
徐航:因為房租高嘛。以前多便宜,幾萬塊錢可以租一個很大的空間,現在需要幾十萬、幾百萬,所以能留下的都是有實力的畫廊,兩年不開張都不會餓死的,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其背后往往有地產、金融等雄厚的財力支持,畫廊只是人家玩兒的地方,或者是朋友的聚會之所。這樣798的元素就越來越豐富了。佩斯不都沒關嗎,尤倫斯說撤,不到現在也沒撤嗎。大家還是看好這個地方的,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畫廊想進入。雖然已經有品牌影響力的畫廊可以搬到附近去,但其實大部分畫廊還是愿意扎堆兒的,因為大家都是干這行的,有良好的氛圍,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大家有更多機會見見面,或者聊聊天,在這里可以辦公,可以展示,可以做活動,可以做party。
記者:來798以后,你們畫廊的銷售狀況如何?
徐航:銷售狀況不好。景峰畫廊定位是展示、挖掘跟交流,不是以銷售為主。功能在于推廣展示和挖掘有潛力的藝術家,雖然最終的目的還是經營,但是不能把這個地方當成唯一的銷售場所,因為我們是一個集團,798畫廊不是唯一。我們收了好多東西,作品可以增值,只不過是這個階段還沒有去銷售,處于儲備階段。如果今天買,明天賣,賺不了多少錢。劉益謙買的那些東西,哪天想賣的時候賣幾張,他的投入就可以全賺回來了。畫廊有一整套長遠的計劃,這就是集團化,小畫廊沒這個實力,總在考慮能不能賣掉作品,藝博會花了50萬,什么時候能掙回來?那這樣考慮考慮就不做了。而資金雄厚的畫廊投入大就掙得更多。
798建保稅區的作用不大
798被定位于文化創意產業區,而且前一段時間政府部門也籌劃過要在798建立藝術品保稅區,然而保稅區能否發揮作用,給眾畫廊帶來稅收上的優惠,很多人持懷疑態度。
蕭富元:我覺得這個保稅區沒有用。有什么用?如果他要賣給中國人,那還是要繳稅,而且保稅這個東西就把藝術品當作投資的工具了?,F在為什么中國的藝術品會跌得那么慘?因為中國有太多人把藝術品當作工具,而不是把它當作消費品,尤其是大陸這邊。所以藝術品市場不是靠這個保稅來撐的,這個方向是不對的。
做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懂文化才有意思,不能喊口號,大家都在做文化創意產業,什么叫文化創意產業?為什么要做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最終的消費者是誰?它能不能轉嫁成最終的消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房方:保稅區跟我自己沒太大關系,至于跟整個行業有多大關系,我也說不清,沒那么有代表性。我覺得當代藝術如果想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或自由度的話,它也應該考慮和政府扶持這件事保持一定的距離。我不知道一個被政府玩命扶持的當代藝術,該如何保持它的那種獨立性。所以對于政扶這個情況,反正我也沒被人扶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我沒怎么做過藝術進出口的生意,保稅區主要是對于藝術品進口比較有用。但是我認識的很多買家,他們也不太進口,也不太買海外藝術品。保稅區就是說如果你進口一批藝術品,拿到北京來展覽,同時你不能確定是否賣掉它,所以在保稅區可以獲得一段時間,只要沒有確認成交,你可以不上稅,然后作品在原封不動地退回去的時候,你是沒有這部分的稅收成本的。如果沒有保稅區的話,你只要把它拿進來的話,甭管你賣沒賣,只要你把它拿進來了,你就要交稅。所以保稅區對于藝術品的出口貿易影響不大,對于進口貿易的成本會有一定的降低。而且保稅區的藝術品也不能一輩子擱在那兒,保稅區是有時限的,單這也可以給dealer一個買賣的便利吧。
政府要科學介入798的管理
關于成立798保稅區這件事,王新友是參與者之一,對于在798建立藝術保稅區的問題,政府組織過研討,對政府想參與、想做事這種態度和決心,他表示支持和欣賞,但是他希望政府介入的方法更科學,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干預。不過這件事討論了幾次以后,現在進展到了什么程度,他就不清楚了。
記者:您覺得藝術保稅區的價值在哪里?如果說要做得好的話,應該如何繼續進行?
王新友:我覺得之所以愿意參與討論,是因為很多關鍵的問題,例如大家都覺得稅收太高了,一個畫廊賣一張畫要開出的稅,按照以往計算將近30%。怎么能承受得了呢?保稅區的概念也不錯,國外進來的作品在798展示并不收稅,只有有銷售以后才開始收稅,那稅點要低得多了,這都是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介入園區的管理,加強對進駐畫廊、機構的管理,不要讓更多餐館、服裝店進入,這不要命了嗎?其實據我所知,政府每年是給798錢的,是給到了物業?是給到了管委會?到底給到哪里,我們并不知道。這個錢是不是應該給畫廊補貼呢?據說是有的。如果沒有,我們呼吁他們應該給畫廊補貼,如果有,這錢哪里去了?
記者:您覺得798應該怎樣發展才不至于沒落?
蕭富元:我覺得798必須要有一個方向,現在798變成是一個觀光區了,它不再是一個藝術中心,你怎么讓它自己往藝術的路上走?現在我覺得798已經沒有方向了,它的方向就是怎么拿到租金就好了,租給什么人都無所謂。
王新友:這不是798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我要呼吁政府重視這件事情。798是自然的野生力量形成的,因為物業與畫廊之間是租賃關系,業主有權更改租賃使用方向,因為它是企業,它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政府應該出面干預,是因為政府應該來把798資產重新配置管理,798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我覺得是政府引導不夠,這是善意的批評,希望政府重視,不要讓這塊自發形成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就這么黯然失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