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研究曹操DNA:莫將世俗眼光打量學術研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14]
《京華時報》載: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布關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確定曹操家族DNA,證實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代,同時推翻了曹操為夏侯氏抱養而來的說法。復旦課題組下一步還有更龐大的計劃,從三個層面立體地來做研究,一是中華民族形成史,二是中華家族史,三是歷史人物??鬃蛹捌浜笕?、堯舜禹、黃帝、炎帝是真實歷史人物還是傳說人物的研究都有了相當大的進展,中國的政治史也會因此大大地往前推進。
消息剛一公布,便引輿論大嘩。遠古人物存在與否,似乎和現實的經世致用并無關系,復旦大學的課題引來巨大質疑。
莫將世俗眼光打量學術研究
溫江樺(編輯):從網絡上洶洶而來的輿論而言,網友的訴求乃是遏止學術腐敗,契合的是當下學術研究風氣日益潰爛的潛意識,表達的是一種用輿論純凈學術環境的熱切。這是民意的視角,其直接指向是政治效果、社會功用、當下利益,但是,這并非學術的視角??剂繄蛩从淼热舜嬖谂c否,表達一下民意期許當然可以,但是如果從現實的功利主義角度,否定在具體學科領域極具研究意義的課題,這恐怕是一種輿論暴力。
對話要有對話的語境,交流需要交流的規則。一種框架、同樣規則下的對話和交流,才能真正產生共振、共識。復旦大學課題組的研究,就該在學術研究的框架之內進行對話,大可質疑其能否研究得出來、研究方法如何、結論有幾分可信度。用世俗的眼光肆意打量學術研究,有時候真的是雞同鴨講,不僅損傷學術界同社會交流的耐心,更是一種輿論暴力,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公眾別急著吐“口水”
李秀霞(醫生):眼下繞“古人”的開發,儼然到了挖墳掘墓,無所不及的地步。一個曹操墓,即引得兩省三地爭論不休;一個花木蘭,也曾讓幾個地區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純屬虛構,斷無此人的孫行者,也被一些地方視若珍寶,競相攀親。凡此種種,在見證一些地方在開發地方文化資源,打造地方名片上,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外,也讓“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發展套路,逐漸走入誤區。而此番從基因角度為古人鑒真偽,自能去偽存真,還歷史以真相,讓文化搭臺不再“亂花”迷眼。
因此,對于古人鑒“真偽”,公眾別急著吐“口水”。
當防利益驅使下的古人DNA鑒定熱
郭元鵬(職員):鑒定古人的DNA是一門科學,這對于歷史研究有著積極意義,這對于澄清一些傳說也有積極意義。但是,我們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高科技的DNA在為古人驗明正身的時候,在用于科研的時候,還能干什么?
我們在這條新聞里就可以找到答案。曹操的故鄉毫州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已經準備恢復“曹氏故居”的建設。據了解,這個項目占地400多畝,規劃投資將達到2億元。而毫州并不是一個經濟發達地區,拿出這么多錢開建“曹氏故居”能不能帶動旅游業的發展還真的很難說。
毫州因為一個古人的DNA鑒定結果就要再次開建“曹氏故居”,那么其他地方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據課題組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研究孔子堯舜禹的DNA。這就讓我們難免推測,在孔子堯舜禹的DNA鑒定也有可能出現“撥亂反正”現象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出現新的建設熱潮。是不是還會出現古人墓地的挖掘熱潮。如此這般只會帶來更多的反復建設的浪費,也會給文物保護帶來新的挑戰。
讓科學精神成為學術研究的DNA
李云(職員):曹操家族DNA可以平息一些長期困擾的學術爭端?!拌b定”曹操墓的真偽,解開千年之謎,如今會變得“很輕松”?!安懿倌埂闭鎮沃疇?,早已超出學術研究的范疇,“挖掘”出資本的骯臟,“挖掘”出旅游經濟的狂歡……有學者曾撰文指出,圍繞“曹操墓”的所謂學術爭論,似乎并非出于揭示真相、捍衛真理和發揚科學精神,不過是出于利益考慮的派閥之爭,各懷算盤,以考古、學術之名,行利益爭奪之實,科學精神由此而淪為利益的奴婢。其實,是學術尊嚴被“資本污染”,向金錢折腰。
重構科學精神,重塑學術尊嚴,讓科學精神成為學術研究的DNA。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應該“最大化”,讓其成為學術研究的“物質工具”,更要成為學術研究的“精神武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