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中的考古與文物鑒定新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3-08]
隨著考古與文物鑒定在世界范圍內發生著越來越多的新發現、新情況和新課題,適應我國蓬勃發展的文博事業和社會“收藏熱”的需要,為在職人員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和文物鑒定的理論水平,拓展、深化專業知識,適應現代化管理對高級專業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市文物局適時舉辦了“考古與文物鑒定”專業研究生班。此舉很快就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由于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文博事業有了長足的跨越。目前僅北京市就有博物館118余座,館藏品226萬件(套),文物監管物品市場14個,文物拍賣經營單位22家,國有文物經營單位7個,年經營額十億元人民幣。隨著更多的人參觀博物館不再僅僅是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為了追求知識的更新。同時,廣大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社會上日益高漲的“收藏熱”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另外,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海外的中國文物源源回流現象,更多地促進了對中國文物再認識的理論交流和研究。因此,提高文博在職人員的文物專業能力和文物科技鑒定水平,已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脊艑I知識、專業技術和傳統文物鑒定理論的結合,不僅可以驗證和補充傳統文物鑒定理論,進一步提高鑒定的準確程度,更為傳統的“手摸眼觀”鑒定方式,增加先進的科技含量定位了新起點。舉辦“考古與文物鑒定”研究生班,即是為文物鑒定的理論和技術走向新世紀和國際化培訓全新的人才。
研究生院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有關領導人認為,這種從一線有實踐經驗的人才中吸收并接受研究生課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第一期研究生班在開課一年的時間里,不僅學員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秀,而且授課的教授也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收益。盡管授課內容多達24門,由于所有科目都是在古今中外的立體穿插中進行,師生都有一種全新的體驗。這就是:考古考古,考而不枯,古而不燥。
有關領導在考察中就興奮地談到,我們的文物監管物品經營和文物行政管理在專業人才出現明顯的斷檔,急需一批高級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時候,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和文物局的努力,不僅適應了國家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高水平、高層次的需求,更為中國“入世”的需要提前做好了準備,并總結了16個字:生源優秀、專業明確,效果顯著,與時俱進。目前,這個專業研究生班已經得到社會多方面的關注。根據文博系統的要求,第二期研究生班也將于今年開課。 北京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