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全《林風眠文集》將首發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13]
由中國美術學院、梅州市政府和林風眠藝術園三方共同推動的“重訪林風眠之路”梅州采風藝術作品展暨“名人與城市發展論壇”,11月9日在廣州二沙島風眠藝術空間開幕。開幕儀式上,藝術策展人高士明還與著名歷史學、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就“名人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展開對話,探討如何擦亮林風眠這一不可多得的人文名片,以提升客都梅州知名度。南方日報記者獲悉,迄今為止收錄最全的《林風眠文集》將于本月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首發儀式。
行動
中國美院師生創作緬懷首任院長
據介紹,“會通履遠·重返林風眠之路”梅州采風是今年9月中國美術學院85周年校慶重要單元——“無墻的學院”組成部分。本次展覽主要展出的是今年7月中國美院師生首次重訪第一任院長林風眠故鄉梅州的采風作品,總計約40件。
采風期間,中國美院20名師生循著林風眠的人生足跡,走訪了中國客家博物館、大埔父子進士牌坊、松口古鎮等地,并完成了“風眠夜讀”、“風眠夜作”、“風眠夜宴”和“風眠夜話”等4個活動主題。參與采風的藝術家們以畫作、裝置、影像、文化開發方案等不同藝術形式,分別從林風眠的童年、林風眠的親人、梅州的山水景觀、獨特的客家文化等角度出發,描繪了他們眼中客都梅州的形象,以另辟蹊徑的方式再現了一代大師林風眠所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
其中,藝術家王俊磊和張一品合作的影像裝置作品《風·語》,將林風眠繪畫作品中的意象與梅州圍屋的建筑空間相結合。劉彥瑢的《晨曦暮至系列》用18幅不同光影籠罩下的油彩作品,展現了她眼中的梅州山水,試圖通過繽紛的色彩與迷離的光影,走近林風眠的內心。采風團還在林風眠的故居舉行了演講劇場《林風眠之于我》,該校藝術人文學院副教授孫善春博士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講述了林風眠孤獨苦難的風雨人生,令在場鄉親與師生們潸然淚下……
此前,“重返林風眠之路”第一站已在林風眠的故鄉——梅州揭幕,廣州展是該展覽的第二站。本月月底展覽結束后,還將移師巴黎、香港、杭州、上海等地,通過“以行通知、以知履遠、以遠回觀”的過程,回顧大師的藝術與人生歷程,向這位飽經滄桑的大師致敬。
觀點
“讓世界更加了解大師的故鄉”
在展覽開幕儀式之后進行的“名人與城市發展”論壇上,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高士明、著名學者葛劍雄在主題發言中都提到了林風眠生前所倡導的“中西調和”的主張。
高士明在發言中強調,林風眠所生活的20世紀,正值所謂“西風東漸”的歷史時期,以林風眠為代表的現代知識分子,身體里流著文人和士大夫的血脈,仍然保留著家國情懷、寄情山水等中國古典藝術的詩性基礎,同時擁有游學歐洲的經歷,又使得林風眠的作品具有一種“惆悵中帶有通達”的獨特氣質,打開了一個中西調和的嶄新空間?!傲诛L眠所代表的是20世紀中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學術脈絡。林風眠這條道路在國際上贏得了海內外整個華人圈的廣泛認同?!?br/>
“如果他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他就不是林風眠了;如果他只是一味地學習法國文化與西方藝術,他也不成其為林風眠?!敝麑W者葛劍雄提出,研究林風眠的藝術與人生,應具有一種世界性、歷史性的眼光,因為林風眠不是一時一地造就的,“造就他的是歷史的記憶,也是世界的文明”。
林風眠生在梅州、長在梅州,揚名海內外,但是廣東省內外對大師林風眠、對客都梅州的了解都還有待提高。與會者紛紛建言,基于馬拉加與畢加索、紐約西山與惠特曼之間的經驗,在發揮林風眠藝術園、故居等載體的作用、傳承與光大林風眠藝術理念的同時,讓世人更加了解林風眠及其故鄉,對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提升知名度、擦亮梅州人文名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研究
30多萬字林風眠文集將發布
南方日報記者還了解到,本月22日林風眠誕辰之際,備受關注的《林風眠文集》上、下集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首發儀式。這是林風眠藝術園團隊繼55萬字的《林風眠年譜長編》之后所取得的又一項分量極重的研究成果。
據林風眠藝術園藝術總監姚遠東介紹,林風眠藝術園團隊自2010年成立之來,在3年多時間里做了大量的學術挖掘、整理工作,例如編輯《林風眠年譜長編》、出版《林風眠研究文選》等等。面世在即的《林風眠文集》分為《長短錄》、《談藝錄》兩部分,包含了林風眠生前發表過的文章和書信往來,約30多萬字,是迄今為止收錄最為翔實的林風眠個人文集,填補了歷史空白,對于研究其藝術理念、教育思想、處事態度等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在這期間,林風眠藝術園專家顧問團隊中有5位大師去世,包括著名畫家吳冠中、趙無極、力群、彥涵,以及當代西方中國現代美術史學術權威蘇利文。為了對林風眠研究進行搶救性發掘和整理,藝術園團隊從去年開始又發起了一項大型跨地域人文史料整理工作——“口述歷史·林風眠”項目。
在一年多時間里,項目團隊足跡遍及杭州、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廈門等地,走訪了不同時期曾與林風眠交往過的人士,包括中國美術學院前院長肖峰、上海林風眠藝術研究協會的知名美術評論家朱樸等,了解大師生活軌跡,并通過文字筆錄、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了詳細記錄。接下來,該項目還計劃走訪巴黎、柏林、香港等大師人生旅途之中最重要的幾站,為“在當代藝術語境下重新挖掘林風眠的意義”提供有力佐證。
此外,林風眠藝術園還計劃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世紀風眠》大型創作工程,邀請全國40位不同風格、領域的著名藝術家,通過各自的藝術創作,為林風眠人生中的40個瞬間“存照留念”,這些作品將被林風眠藝術館永久收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