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精品遭遇偽劣克隆的窘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23]
廣州長壽路玉器街到處擺賣著南越王博物館鎮館之寶————龍鳳紋重環玉佩的克隆品,陜西農民挖個坑就能燒制國寶兵馬俑,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十件國寶級青銅器的2008件復制品新春銷售看旺……隨著對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文化旅游的重視,文物的價值再次引起機構和市民的關注。一些原本長期藏在深宮的國寶級文物,也紛紛被請了出來,有的被制成了商標,有的被克隆出售。文物在遭遇毀損噩運后,又掉進了被隨意克隆的窘境。
十塊錢把“國寶”買回家
在長壽路玉器街,花上十塊錢,就可以把南越王博物館鎮館之寶————龍鳳紋重環玉佩的克隆品買回家。玉佩上龍鳳飛舞的圖案,也出現在陶陶居門樓、金融大廈大廳等公共場所?!鞍凑諊椅奈锓ǖ挠嘘P規定,這是侵權行為?!蹦显酵醪┪镳^陳列保管部主任陳燦強氣憤地說。
記者查閱了國家文物局1998年6月18日發布的《文物復制暫行管理辦法》,上面明確規定:“文物復制應履行嚴格的報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進行文物復制。文物收藏或保管單位應與文物復制單位簽訂文物復制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薄耙患壩奈锏膹椭?,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后,報國家文物局批準?!倍壳笆忻嫔铣霈F的文物復制品和一些以文物圖樣制作標志的企業和產品,大部分并未履行手續。
南越王博物館里國寶多,這幾年隨著南越國文物的深入民心,未經批準的仿制品也層出不窮。去年廣州藝術博覽會上,一家山東廠家把龍鳳紋重環玉佩做成幾十樣藝術品公開叫賣,一家網站甚至在網上銷售“獸首銜環玉鋪首”壁掛(如題圖),整個圖形與南越王博物館大廳掛著的原件一模一樣。從事文物復制工作二十多年的陳任介紹,仿制品中,有的把南越國文物做得很粗糙,有的卻隨意修改,這些行為使文物失去了原貌,嚴重損毀南越國文物的國際聲譽,也損壞了廣州旅游品市場形象,是對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踐踏。
“南越國文物在全國知名度還不高,盜版現象不如兵馬俑和馬踏飛燕多?!标愔魅沃荒苓@樣安慰自己。在陜西省各個旅游景點,幾乎每個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小攤上,都擺放著用尼龍網袋裝的形象丑陋的兵馬俑復制品;不少農民在自家院子里隨便挖個坑,燒制兵馬俑,在門口自產自銷。在西(安)銅(川)一級公路上,不時可以看到“兵馬俑”牌皮裝、兵馬俑牌水泥的廣告牌;打開因特網,甚至還可以點擊進入“兵馬俑”網站;但這一切都和保存兵馬俑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沒有任何關系。
國寶版權誰來保護
去年北京保利集團花巨資買下三件圓明園國寶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隨即出現未經授權的“翻版”銅首像。當保利集團試圖利用法律手段追究責任時,卻發現現有法律無法為文物所有者提供相應的保護?!?br/> 著作權法對歷史文物無效。法律界人士指出,屬於雕塑性質的國寶銅首像,版權原則上歸原創者所有,但依據國際公約所制訂的有關法例卻規定,作者所擁有的版權有效至其死后五十年為止。所以圓明園國寶銅首像的版權已過期,很難依據著作權法興訟追究翻版商侵權。收藏文物不擁有文物的版權,這個難題同樣難倒國內的許多博物館。
文物法約束力微弱。我國有關文物保護的法規和實施細則大都是呈“粗線條”,雖然明文規定不得復制仿制,違反者該負何種責任,如何處罰,沒有明文規定,對瘋狂的文物盜版行為幾乎沒有約束力。
最后的武器———商標法沒有專門針對文物的條例。前年,南越王博物館拿出9萬元注冊“南越王”、“龍鳳紋重環玉佩”等5件商標,但是面對充斥大街小巷的低劣復制品,博物館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斑@些復制品肯定侵權了,但是手工差,花紋模糊,仿真度不大,按照商標法的規定,很難告它侵權。而且,你總不見得一個一個攤子去查,能查得過來嗎?”南越王博物館服務部侯經理無可奈何地說。據他介紹,商標法也沒有禁止使用文物作為商標和企業名稱的相關規定,因此陜西許多企業產品的“形象代言人”是一手擋在胸前、一手放在腿側、單腿著地的跪射俑,有的是“抱”著一桶油漆,有的是肩“扛”一副電腦鍵盤。
“在國外,文物的形象、文字、圖像都進行了全面保護,任何單位想采用都須經過博物館或所有者的許可?!睆V東省博物館古運泉館長認為,加入世貿后,中國對文物的保護也應該盡快與國際接軌。
復制國寶要嚴加管理
未經授權的粗劣文物仿制品違反文物法,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無禮踐踏,但是對經過授權且高水平制作的復制品呢?
事實上,價值連城的國寶如今正通過克隆仿制“流落民間”。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龍虎尊等歷史教科書上介紹的十大青銅文物,本是無價之寶,如今市民花18900元就可搬回家,不過是按比例縮小的仿制品。日前中國歷史博物館制作了2008套,銷售情況一路看好。此前越王勾踐劍的絕版復制品公開發行了870多把,9600元的高價并未嚇跑消費者。這個
馬年春節,東漢名器“馬踏飛燕”和西漢文物“鎏金馬”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復制品在全國熱賣。
“老祖宗的玩藝走下祭臺、神壇,走出保險柜,飛入尋常百姓家,不能不說是件好事?!备闪硕嗄晡奈飶椭乒ぷ鞯年悹N強認為,克隆國寶是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收藏要求,還可以促進人們收藏觀念的改變,遏制文物制假行為。但是在目前國家相關法律未能提供足夠保護的情況下,克隆國寶熱潮可能給不法之徒提供可趁之機?!翱寺〉膰鴮氃谛沃?、紋飾、質地甚至瑕疵,都與原件相差無多,如果不標明是復制品,有時連文物鑒定專家都會走眼?!?br/> “可以允許‘假冒',但絕不能偽劣?!边@是南越王博物館的無奈。專家呼吁,盡快規范文物仿制品市場,取締非法復制行為,這是對文物的保護,也是保證旅游紀念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必需。本報記者 吳真
南方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