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戶縣出土數百件漢陶錢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2-02-22]
中新社西安電(冽瑋張珂)位于西安市戶縣的兆倫漢代鑄錢遺址日前出土了數百件陶質錢范,其中光背范十分罕見,為研究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工藝提供了實物資料。
據史料記載,漢代建立了集中統一鑄錢的制度,上承先秦貨幣之源,形成了一套穩定完整的貨幣形式和生產管理體系,對后代貨幣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據了解,兆倫漢代鑄錢遺址的總面積近九十萬平方米,去年年底,文物部門對該遺址進行了大面積發掘,出土遺物除了陶質錢范外,還有錢幣、建筑物構件、制范工具等。
據陜西省文保中心專家介紹,這些錢范為西漢五銖錢和王莽時期的多種錢范,計有五銖錢、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貨泉、大布黃千、次布九百、幼布三百、貨布等十三種,其中完整陶范均為五銖錢背范和帶錢模背范兩種,形制方形,范磚呈紅色,表面抹有零點四至零點六米厚的細泥。
有關人士稱,這批出土的錢范,展示了漢代錢幣發展的清晰脈絡,對于徹底弄清西漢時期完整的鑄幣工藝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對于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等也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