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十藝節評論:為傳統藝術走出國門叫好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24
    濟南10月23日電 (李龍)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受到十藝節觀眾熱捧,奇怪的是演出長達三個小時觀眾卻并不覺得過于漫長,相反聽得如癡如醉。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在演出間隙這樣解釋道:“這臺節目先后到過5個語種的不同國家演出,每次跨國交流我們都很受益,吸收到世界各國舞臺藝術的精華?!?

      東西方藝術在表達形式上無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差異不應是交流的鴻溝,恰恰應是交流、分享的理由。

      藝術的審美是可以跨越國界的。任何一種藝術,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不論當代,還是古代,都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凝結。面對一個優秀藝術作品,文明社會的任何正常人都能獲得美的愉悅,或如駿馬西風塞外,或如杏花春雨江南。

      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達·芬奇的《自畫像》、弗拉明戈舞《卡門》、百老匯歌劇《媽媽咪呀》等世界頂級藝術在十藝節展演期間,掀起了山東中外藝術交流的熱潮。同樣,中國的傳統藝術更需要走出國門,應該讓更多的外國人體驗到中國獨有的東方藝術美感。

      青春版《牡丹亭》為傳統藝術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榜樣,大膽的走出了國門。據蔡少華介紹,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青春版《牡丹亭》都會將劇目翻譯成當地的文字,讓觀眾真正的走進去,臨場體會劇中東方人的細膩、豐富的情感世界;體會東方藝術獨有的傳神、寫意手法;體會東方戲曲中雅致的服飾;體會東方戲曲舞臺美術的典雅與莊重……“文化走出去,一定用我們的語言、我們的特征,去介紹我們特有的東西?!?br/>
      走出國門,方知藝術需要創新。在保持自身藝術獨特性的同時,中國傳統戲曲需要吸收西方舞臺藝術的的表現手法,如舞臺的燈光、音樂旋律中的某些歌劇手法等等。

      繼承中國戲曲的優秀表現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但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程式化的藝術構思和方式,既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又融合先進的表現手法,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底氣走出國門,讓全球觀眾來欣賞和評價。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